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丨近臣收心(3/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7274更新時間:2019-03-31 05:13:24

    楊琦本欲勸劉協韜光養晦,靜待良機,可劉協不知是哪裏來的自信,認定王允刺董必成,竟想著如何在刺董之後幹預朝政了。他自認有必要提醒一下劉協,不能把希望全付諸於王允等人身上:“董卓威權自操,強將精兵,皆聽命於卓;司徒等人雖然強幹,籌算良久,但也不是說能有萬分把握。”

    “王司徒等人想必密謀良久,如果連他們都不能成事,我想也沒有其他人能挑起這個重擔了。”劉協說完,想了想,又道:“我本想有所作為,但眼下並不是良機。”

    “唯,陛下一舉一動,關係各方,如今正是緊要關頭,陛下應以養病為由,耐心等待,反正,也不急於這幾天。”楊琦點頭稱是。

    劉協本就沒打算對刺董這件事上指手畫腳,做些自以為聰明的舉動,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優勢是對曆史進程的把握,而最大的劣勢則是不熟悉這個時代的製度、風俗以及被士人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禮製。

    如何在規則內從強勢的王允手中奪回一些君權,對連尚書台的權限範圍有多大都不甚了解的劉協來說,不僅自己要盡快去熟悉,還得靠這個時代的英傑為他出謀劃策。身邊若有一批忠誠能幹的大臣,劉協行事將不再是光杆司令一個,比如楊琦這樣的,既是弘農楊氏出身,才幹了得,又頗孚人望的大臣,是劉協的首選。

    “國家典章,朝廷製度,我登基不過三年,朝政未能決斷,所以不是很熟稔。”劉協想了個合適的理由來掩飾他對漢朝政治製度的無知與陌生,當然,基本的三公九卿和中外朝他還是知道的,隻是具體的權責還得讓這個時代的人親自解釋的要好一些。“為了預備我以後親政,豈能不熟悉朝堂?還請楊公不吝賜教。”

    劉協要熟悉政事,楊琦絲毫沒有起疑,像個負責的老師,拱手回道:“唯,不知陛下想讓臣從哪裏開始講起?”

    於是劉協又坐回了床上,楊琦也自然而然的跪坐在榻側,劉協想了想,說:“三公九卿,分處何事,我都知道。還是煩請楊公先跟我說一下侍中與黃門侍郎吧,然後再是尚書台的權責,這是我所不甚明了的。”

    “侍中與黃門侍郎,隨從左右,出入宮省,傳達詔令,可參與朝政,曆來是親信貴重之職,自陛下即位以來,大政全歸太師府與尚書台,侍中等近侍之臣,便僅僅作為隨身伺候陛下的官屬。”

    劉協明白這‘隨身伺候’肯定有監視的意思,身邊的人員複雜,自己能剛好遇上耿直的楊琦,倒真是運氣:“那比如侍中馬宇、黃門侍郎射堅這些人呢?若隻知姓名,不知履曆、賢庸,以後如何處事到還麻煩,楊公何不與我仔細說說,我好有個底”

    這是讓楊琦點評近侍大臣了,以劉協目前對楊琦表現出的信任程度,劉協會根據楊琦的點評,先入為主的對某人產生某種印象,至於楊琦有多少話是出於公心,這就得由劉協自己來判斷了

    “朝廷改製後,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定額各六人,其中有黃門侍郎鍾繇、射堅、鄧昌、張昶等人,侍中有馬宇、董璜、劉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