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3章 割韭菜新姿勢(2/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4312更新時間:2021-09-10 06:14:58

    900萬短信投票成功送李宇春出道是國內選秀的初聲;而在18年選秀綜藝《創造101》的開播,將改良後的玩法帶到公眾麵前,徹底點燃秀粉的狂熱。

    但通過綜藝節目人造大牛股,也意味著粉絲閾值的拔高,以及有限的增值空間,直接導致了一些成團即巔峰的案例。

    但對投資方而言,單個選秀偶像團體的沉浮並不重要:既然生命周期短、滲透率低,那就拚命提高客單價和複購率。

    偶像團體對參與度的開放,大大豐富偶像產業的商業模式和想象空間。在此之前,兜售專輯、周邊以及演唱會門票,幾乎是偶像僅有的ToC變現方式,真要賺錢,還得ToB:接代言、賣廣告。

    但近些年的選秀綜藝節目,卻可以輕易吸引年輕人投入動輒上億的資金。

    秀粉們正在幕後進行一場不設上限的金錢火拚:撐腰值前11的偶像學員才能成團出道,而每購買一箱冠名商蒙牛的聯名牛奶,即可獲得額外的撐腰值。

    決定偶像出道的因素,不再是專業評委或是個人藝術造詣,反而變成了粉絲的購買力上限。他們不滿足於自己氪金,開始呐喊造勢:錢才是底氣,才能給他未來。

    背後的變現邏輯,是偶像團體上癮症狀的延續:放開粉絲參與之後,隻要讓粉絲體驗到親手打造大牛股的感覺,他們便願意替中間的任何環節付費。

    “參與”和“反饋”是背後的兩大關鍵詞。所有人都可參與、反饋最直接的綜藝賣票,自然備受市場歡迎:隻要錢夠多,愛豆就能站上更大的舞台。

    一來二去,蒙牛贏麻了!

    將一部分用於滿足粉絲“短期投資回報”的偶像物料、粉絲互動單獨抽離,當作會員權益售賣,售價為每年298元。

    另一個變現思路,是對原有模式進行改造,捅破天花板。

    這一現象日趨普遍的背後,同樣源於參與與反饋兩大因素的改造。近些年偶像產業所傳遞的“唯數據論”理念,讓偶像“成就”更加清晰化的同時,也讓“粉絲改變偶像命運”的可操作性變強。

    具體到專輯銷售上,粉絲砸入大量真金白銀,立刻能看見偶像一張又一張喜報,也有向外界昭示影響力的工具。

    至於歌到底有幾個人聽過,國王到底有沒有穿衣服,這些細枝末節也就不那麽重要了。

    說到底偶像產業周期短、受眾窄,就隻能在每個粉絲身上攫取最大價值,也就是做大客單價、複購率。沒有傳世作品對藝人可能是壞事,但對娛樂公司可是好事,作品創作難度大,但按照粉絲的喜好搭建人設就容易多了。

    在這個情況下,偶像產業也來到一個新的紀元。

    今年偶像團體江湖上,罕見地誕生不同於“養成係”與“選秀係”的新路子。

    論及追星,通常被認為是年輕女性的主場。但隨著樂華旗下虛擬女團A-SOUL的走紅,情況悄然發生改變。

    所謂虛擬偶像,指的是演員借助動作捕捉、力反饋等設備,以二次元虛擬形象登台表演的群體,也就是套皮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