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鞀鼓佳人(4/5)

作者:蔣勝男字數:20706更新時間:2021-04-19 21:46:06

    卻見元休的嘴一動一動,想是已經吃了下去,還誇獎道:“滋味不錯。”隨即徑直往前走。

    那小廝見他吃了果子,卻無事人一般往前走,不由詫異,忙又上前擋住賠笑:“郎君,盛惠十二錢,多謝郎君賞。”

    元休一時沒懂,站在那裏看看那小廝,兩個四目相對,竟都是怔在那裏。元休是皇子,自幼兒落地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竟是沒明白這小廝的意思來。

    張昱忙趕上前掏了兩個銅錢與他,那小廝大喜著打千去了。

    元休這才明白過來,他雖然沒買過東西,但卻拿金銀錁子賞過人的。卻又詫異:“他說要十二錢,你隻給他兩個,卻不是欺負他嗎?”

    張昱隻得拿了銅錢與他解釋,那小廝說的是鐵錢,他這是“一當十”銅錢,雖隻兩個,卻抵得二十鐵錢。元休滿懷好奇,一路直問下去,一個果子多少錢,一壺酒多少錢,平民之家一日要用多少錢,這瓦肆中要多少錢……直問得張昱額頭見汗,他雖是侍衛,也是官宦出身,哪裏知道平民的事情。

    錢惟演隻比張昱遲了一步過來,見張昱汗都下來了,不住向他打著求助的神情,忙擋下元休,指著前麵道:“三郎,那邊好似有熱鬧的事情,要不要去看看?”

    元休注意力瞬間被轉移,忙道:“快去,快去。”

    眾人趕了過去,見門口有人收錢,說是三十錢一場,錢惟演向前看了看,回來對元休道:“上麵那告牌上寫著是‘劉小娘子鞀鼓講書’,看等的人這麽多,想來是有些名氣的了。”又解釋說:“瓦子裏常有路岐人在說書唱曲的,全靠這個吸引人呢,有名氣一點兒,可吃香了。”

    旁邊一個閑漢正聽著他們說話,插話道:“官人說得是呢,通常說變文的都是和尚老婦,偏這劉小娘子年輕美貌,尤其是一手好鞀鼓,雖然來了不久,但捧她場的是極多的,都快趕上段七娘了。尤其今日又是十一……”

    元休好奇地問:“十一又怎麽了?”

    那閑漢道:“劉小娘子雖然是新人,但卻是花樣最多的。上一次說唱完了,為著捧場的人太多,居然將她頭上戴的銀飾摘下來酬謝來捧場的嘉賓。那些首飾花樣很是別致,倒是別的店鋪中少見的,更難得是劉小娘子頭上剛剛摘下來的。為買這些銀飾,上次搶拍出了極高的價,所以這次據說還有,自然大家都要來等著了。”

    元休聞言頓時感興趣起來,就叫著:“去,去。”

    當下眾人就三三兩兩地買了門票進場,不遠不近地圍著元休形成一個包圍圈。

    元休擠到前麵,此時說書正要開始,就聽得一聲鞀鼓輕響,銀鈴輕揚,立刻將所有人的眼光都吸引到台上去了。

    卻見一個白衣少女隨著鞀鼓銀鈴的樂聲飛旋而出,然後立於場中,元休隻覺得眼前一亮,似今天所有的光亮都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了。

    錢惟演冷眼旁觀,見這少女不過十四五歲的模樣,目光靈動,舉止活潑。隻見她戴了一條銀鏈子的抹額,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更映得她的臉有一種炫目的美麗,一對銀耳環顧盼生姿,手中的銀鈴隨著她鞀鼓的舞動而發出清脆的樂聲。

    但聽她說書,也不過就是些舊詞俗曲,隻在她的口中清清脆脆地說出來,便覺得說不出的好聽,更兼她聰明伶俐,關節處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更兼連說帶唱,雖然這些故事人人知道,卻也不覺隨著她說唱而不由得陷於情節中再度或喜或悲。

    這日說的正是唐初白猿傳的故事,錢惟演便低聲同元休說這故事,卻是前朝名將歐陽紇被白猿盜妻生子的傳奇。這是麵上的故事,若論背後則是因著歐陽紇之子歐陽詢長相醜陋,便被官場對頭找了人攻擊他長相似猿,編派出故事來。雖是起因荒唐,然而故事生動,竟在民間流傳。

    正說到歐陽紇入白猿洞府尋妻,諸般曲折之時,眾人聽得如癡如醉,那白衣少女鈴鼓一搖,說書曳然而止。

    白衣少女退後一步,輕施一禮,退在一邊,將身上的首飾摘下來,放在旁邊侍女捧著的托盤裏。就見那侍女捧著飾物上前笑道:“劉小娘子答謝各位客官連日來的捧場,故將自己貼身的三件飾物贈與客官。隻是客官人多,卻不好一一照應,隻能看哪位客官最有誠意了。”

    立刻台下哄然大叫大笑起來,顯見已經不是第一回了。

    錢惟演笑道:“好巧舌的小姑娘,分明是高價推銷這幾件銀飾來撈錢,卻說是贈送嘉賓,不說價高者得,卻說成是最能表示誠意。”

    元休卻是不悅起來:“女兒家的貼身飾物,怎好落在這些傖夫走卒手中,豈不是玷汙了佳人。”

    錢惟演一驚,忙拉了他,低聲道:“這瓦肆是三教九流之地,多有市井無賴,三郎白龍魚服,不可生事。況這瓦肆之人,隻不過以此作為攬財之借口,哪裏又會是她什麽貼身之物了。”

    元休待要解釋:“我覺得她秀麗可人,決不會是……”

    還未說完,就聽得周圍四處喊價之聲已經是一浪高過一浪:“我出一貫。”

    “兩貫。”

    “三貫。”

    “五貫——”

    就聽得那侍女問了三聲:“可有比五貫高的?”

    就見無人再喊價,那劉小娘子接過侍女捧著托盤,要向一個滿臉橫肉的傖夫走去。

    元休忍不住便叫道:“我出五十貫,三件首飾全部買下。”

    一語驚得整個桑家瓦子的所有目光都向元休射來,竟是從未見過這樣的冤大頭。其實銀銅置換,是一兩銀子一貫錢,劉小娘子這三件銀飾打得極薄,頂多用了白銀三兩左右,就算全算上手工,也不會超過五兩銀子。就是在瓦肆拍賣,有冤大頭一時興起,或也能拍個八九貫。休看這頭一件拍了五貫,那是因為那一件是最大的,且前頭占了先,後頭的就不會再出太高的價了。他這一出價,平空就高了五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