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章 新君登基(3/5)

作者:蔣勝男字數:15486更新時間:2021-04-19 22:17:17

    他雖然不敢去幹涉,但卻是沒有完全放手,而是暗中掌著一撥人,準備關鍵時刻應變。直至太子進來,當著他的麵,頭一句就道:“我已經擒下王繼恩,阿翁可願遵大行皇帝遺命?”

    劉承規更不猶豫,下拜道:“臣敢不遵旨。”

    卻是這夜,王繼恩原是與李繼隆勾結,相互控製住大內與東宮,又去南宮接人。卻不想王繼恩自己被擒,高瓊與傅潛控製住王繼恩,此時東宮已經被圍,郭熙嚇得魂不附體。劉承規這一出手,就全麵控製了王繼恩原來的人馬,一切頓時風平浪靜。

    李繼隆正與高瓊兵馬對峙,劉承規派人傳了李皇後的詔令,李繼隆也立刻下馬,與高瓊一起去見新君,隻留傅潛看守。

    而此時,李昌齡與胡旦還在偏殿起草詔書,就聽到有小內侍慌忙來報說太子進來了。李昌齡一驚,卻聽得正殿中有山呼萬歲之聲,李昌齡機警得很,知道事已不成,就奪過胡旦正在寫的詔書,一把扔進旁邊取暖的爐裏燒了,口中卻道:“你這一篇祈福的禱詞改來改去,不如重寫罷了。”

    胡旦還未回過神來,頓足:“我快寫完了。”

    李昌齡按住他的手不教他動,隻看著這一篇要命的詔書燒個精光,怕不妥還將前些日子的其他廢稿扔了幾篇上去,這才拉著胡旦到正殿去參見太子。

    此時胡旦才明白過來,隻嚇得戰戰兢兢,俱不敢言。

    至此,宮庭內外,所有隱患均已經清除。

    時間也到了快天亮的時候,劉承規這才叫人傳起喪鍾來。次日雖非大殿常朝之日,群臣卻是聽到鍾聲俱已明白,忙趕到宮前,果然見宮門已經掛白。

    呂端率群臣上殿。但見龍位之上,幔簾高掛。卻是今日李皇後也上殿,因此掛起簾子。

    李皇後自簾後傳出旨意,皇帝已經晏駕,群臣大放悲聲。參知政事溫仲舒即上前宣讀大行皇帝遺詔,令皇太子即位於柩前。

    紗簾之後,太子坐於李皇後身邊,聽得李皇後傳出旨意,令群臣參拜新君。按例,宰相呂端應該率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禮,不料呂端不但沒有下拜,反而上前一步,道:“請皇後升起簾子,臣要親睹龍顏!”

    李皇後萬沒想到會有這種事,一時倒怔住了。呂端想到昨日之事,心中大疑,再上前一步,幹脆登上了龍座前的台階,衝著珠簾內道:“請皇後升起簾子,臣要親睹龍顏!”

    李皇後正要發話,卻聽得新帝趙恒已經開口:“升起簾子,朕要讓呂相放心!”

    李皇後慌忙站起避開。但見簾子緩緩升起,坐在簾後之人,正是昨日的東宮太子、開封府尹,今日的當今天子趙恒。

    呂端仔仔細細地審視完全後,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退下台階,率群臣跪倒,三呼萬歲!

    呂端之舉止,若在往常,自然是極為失禮,但在昨夜這驚天駭地的變故之後,卻是極難得的赤忠之行。

    新帝趙恒聽著階下山呼萬歲之聲,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終於露出了微笑。

    公元997年,大宋至道三年三月,宋朝的第二個皇帝趙炅,駕崩於萬歲殿,終年五十九,廟號皇帝。皇帝原名趙匡義,又名趙光義,繼位後改名趙炅,在位共二十二年。繼位後承宋太祖遺誌,滅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國,終一統天下。死後葬永熙陵。

    史稱: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幹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