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一十二章 浮橋(1/4)

作者:魔冥王字數:12920更新時間:2019-04-22 04:13:52

    孟昌齡是一個發須都有些發白的文官,他低著頭,走到蔡京的麵前,拜道“見過太師。”

    蔡京看著他,想了想,然後說道“孟昌齡,你可是在工部為官?”

    孟昌齡點頭道“多虧了太師記得。”

    蔡京笑道“我這幾日有些忙,到今日小兒才告訴我你尋我有事,聽說是大河的事情,說說吧。”

    孟昌齡從袖口中掏出一個奏折說道“請太師過目,

    蔡京拿過看了起來,一邊看一邊回憶黃河的情況。

    黃河,乃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但這位母親的脾氣一直不太好,從共工治水、大禹治水開始,華夏民族和黃河的較量已經過去了幾千年,一直到漢代明帝時期的王景,花費百億國財,修建千裏大堤,保住了黃河八百年的太平,但到了宋代,因為泥沙的不斷堆積,黃河決口越發頻繁,甚至還慢慢開始改道,時值宋遼簽訂檀淵之盟,遼國的還沒被驅散,一個叫李垂的士人寫了一篇文章,認為黃河河道會持續北移,最後會流入遼朝境內,契丹人便可順流而下,黃河天塹不能再護衛開封京城。

    一開始人們對這樣的觀點還是有點半信半疑的,但接著,景祐元年、慶曆八年,黃河兩次改道,向北翻了個身,的確就是稍微翻了個身子,也就幾裏吧,但這樣的趨勢使得全國都人心惶惶,於是全國上下都言治河,而治河的核心思想便是讓黃河不再北移,先是想引黃河改道六塔河東流,結果六塔河決堤直接衝廢半個河北,河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定州,仁宗年間兵額十萬,六塔之役放完大水,神宗重造兵籍後隻有兵額兩三萬了。

    仁宗的治河宣告失敗,神宗上位,王安石變法,決定繼續把黃河改回舊道,結果使得黃河奪淮入海,大灌四十五座郡縣,光良田就被淹沒了超過三十萬頃,使得黃河下遊水係徹底崩壞,這一次的大洪水,差點把在徐州的蘇軾都給淹死了,更是給後世的人留下來了超級大難題,便是治理黃泛區

    神宗的變法治河也宣告失敗了,哲宗上位,這一次,他決定要收拾他父親留給他的爛攤子,要讓黃河流回故道,可是黃河故道的河床已經很高了,這一次引流,又造成了大決口,而之前提過的定州,在徽宗即位的時候的兵籍,隻剩下不到萬人。其餘的,全部喂了魚蝦。

    到了徽宗時期,黃河依舊是時不時的決口,河北山東等地深受其害,而北宋朝廷每年在治河上要花費的錢財也數以百萬計。就是因為有這些故事,蔡京看到孟昌齡要說黃河,便高度緊張了起來。

    看完孟昌齡的折子,蔡京舒了口氣,原來孟昌齡並不是要全麵的治河,而是要選一段引流,然後在河上修建浮橋,當然,這樣做雖然沒有全麵治河花費那麽大,依舊不可小視,蔡京問道“大河建橋,千古未聞,你先說說,為何如此做,有什麽好處,要多少人工,多少錢糧。”

    孟昌齡拱手說道“太師請容我詳稟,我選的位置乃是安利軍附近的大伾山,大河自大伾之東而來,直大伾山西而止,數裏方回南,東轉而過,複折北而東,則又直至大伾山之東,地形水勢,迫束相直,如我等可以將大伾大山及東北二小山打穿,使得大河分為兩股而過,再合為一股,如此,以此三山為梁柱,此浮橋可與國同休,且比選址他處省費數十百倍,如有此橋,河北負擔必當大減,太師深明經世濟國之法,想來明白,至於花費,大概需要十萬民夫,兩百萬貫錢方可造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