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六十三章 燕州歸宋(1/5)

作者:魔冥王字數:56510更新時間:2019-04-22 04:16:40

    盧俊義和豐臣秀吉的船隊從濟水一路來到梁山泊。

    “哈哈,師兄,一路辛苦了。”薑德帶著嶽飛等人聞訊來到梁山的港口來迎盧俊義等人,見盧俊義下船,立刻迎道。

    “末將見過侯爺!”盧俊義先是對薑德拜了一下,然後才對嶽飛等人道“幾位師弟,好久未見了。”

    “見過師兄!”嶽飛等人對盧俊義拜道。

    豐臣秀吉這時也下了船,見到薑德快步上前拜道“見過主公!”

    其他倭國文武也對薑德拜道“見過平陰侯大人!”

    高麗來的文武也齊聲道“見過攝政王殿下!”

    在李資謙的主持下,薑德在高麗的身份此時已經是攝政王,僅次於高麗王。

    豐臣秀吉聽到高麗人對薑德這樣的稱呼,不由大為懊惱,他也知道薑德對倭國、高麗的統治在法理上都有瑕疵,卻沒想到高麗人居然用這樣的方法解決了。

    豐臣秀吉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暗暗下定決心,絕對不能讓高麗人獨享在前。

    薑德對攝政王這個名號還是很滿意的,點頭道“很好,都起來吧,後日就是我師兄大婚的日子,七日後便是我平陰侯府大議的日子,到時各路英豪齊聚,你們高麗和倭國的未來發展也是其中討論的重點。待會會有人教你們大議的方式。”

    “遵命!”倭國和高麗的文武齊聲喝道。

    盧俊義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臉,他這次大婚說起來還是薑德牽的線,對方不是別人,正是梁山第一女將扈三娘。

    扈三娘自從上了梁山後,就入的是近衛部隊,這主要是薑德想照顧他,但隨著扈三娘的年齡逐漸增長,扈太公可是急的嘴巴都要氣泡了,扈三娘在梁山見多識廣,一般的人根本看不上,又一次盧俊義上山討論軍事,被扈太公看上,薑德也樂得其間,扈三娘知道後先是找到盧俊義打了一架,之後眾人看到的就是盧俊義抱著扈三娘出來的樣子。

    盧俊義和扈三娘的婚禮辦得既隆重又收斂,畢竟眾人來梁山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大議。

    薑德的房中,豐臣秀吉低著頭走了進來,薑德看了他一眼,點頭道“坐,玉藻,上茶。”

    玉藻微微低頭退了下去,不一會兒就端著茶點遞給豐臣秀吉,豐臣秀吉急忙低頭接過。

    “我看了你們的報告,你們在倭國這段時間做的不錯,過幾日就是大議了,你是倭國的幕府將軍,也要在大議上代表倭國發言表態,為了防止誤會,我先和你說說情況吧。”薑德其實不僅僅叫豐臣秀吉來,等會李資謙、慕容彥達、吳迪等人都會被薑德約著談話。

    薑德先是喝了一口茶水然後說道“聽聞你近日也讀了不少書,對遼國應該是知道的吧?”

    豐臣秀吉點頭道“遼國乃中土北方大國,有控弦之士百萬。”

    薑德嗯了一聲道“從唐末以來,遼國便獨大北方,自檀淵之盟後,宋遼對峙百年,卻也太平,但時運玄妙,數年前遼國東北興起一國,名金,在宋金的合攻下,遼國的滅亡大概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情了,這也是我和許先生等人在多年前就預測的事情。

    接下來,中原就剩下金宋兩國,秀吉,你說這幾年的天氣如何?”

    豐臣秀吉被薑德的話說的愣了一下,這幾年的天氣....豐臣秀吉想了想後便明白了薑德的意思。

    “回主公,氣候異常,今年倭國一邊有大旱,一邊又陰雨綿綿,這也是為什麽有那麽多人被原來的貴族蠱惑造反的原因。”豐臣秀吉說道。

    “嗯,沒錯,如果人人豐衣足食,沒什麽人願意造反。”薑德點頭道“這樣的天氣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昔日唐末的時候也出現過長時間這樣的氣候,很多人說這是改朝換代的上天預示...也可以這樣說吧,但從科學上來說,這樣的氣候應該叫做小冰川。”

    薑德也不管豐臣秀吉有沒有聽懂,繼續說道“中原如今也是如此,但這次的小冰川和唐末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中原的影響並不算大,但遼國故土卻是天災連連,金國占據了遼國後,沒糧食可不行,南下就是必然的事情。

    金國南下,宋國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是擋不住的。”

    豐臣秀吉畢竟是倭人,薑德並不想給他心裏種下宋人軟弱的印象。

    “我是宋臣,到時候起兵救國就是必然的事情,近年來我為了讓宋皇安心,已經裁軍不少。”

    薑德就像許諾的那樣,自方臘被滅後,就開始上書裁軍,趙佶自然是樂見其成,薑德不斷的將軍士派遣回鄉,成為整個山東保甲製中義務兵教頭的一員,如今薑德麵上的軍隊雖然少,卻可以隨時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義務兵製度召喚出十萬大軍。

    但這些人和金國對抗依舊是捉襟見肘的,這就需要高麗和倭國兩個地方的輸血。

    豐臣秀吉聽話聽音,也當了這麽久的幕府將軍,自然明白薑德的意思,立刻表示忠心的說道“倭國上下均是主公的部下,均願為主公效死。”

    薑德點點頭,表示滿意,說道“打仗打的是錢糧,打的是武器,打的是人。

    先說錢吧,石見銀礦的開采進度我很不滿意,其他的礦山也是如此,倭地多山,多山則多礦,要發展優勢產業這個道理你要好好的灌輸到各地的官員腦中!”

    石見銀礦本來應該要等到明朝時期才會被倭國政府發現,這個是倭國最大的銀礦,在曆史上的十七世紀,這一個礦山的產量就高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但薑德隻是知道這個銀礦的大概位置,因此許貫忠等人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這個銀礦,到現在才剛剛開始開采。

    “你們要充分利用好火藥,加快開采的力度,至於人手,三佛齊有很多。”薑德眯眼說道,在他的心中,三佛齊的土著生死並不關心,自從去年黃達等人攻占了三佛齊的蒲羅中港後,被薑德改名為新港,當地不少反抗的土著都被薑德送到了倭國的礦山之中。

    “主公放心,現在各地的亂黨都被我軍剿滅,明年開始,每年最少可以開采銀兩百萬兩,黃金十萬兩!”豐臣秀吉立刻許諾道。

    薑德點點頭道“很好,另外還有硫磺的開采也要加強,這些你要好好琢磨。”

    豐臣秀吉退下後,李資謙又走了進來,薑德又對高麗的煤鐵的開采提出要求,李資謙自然是無一不諾。

    在連續見過幾個人後,薑德有些累了,想了想叫來李忠說道“去叫公孫先生過來一趟。”

    公孫勝還是一身的道袍,薑德問道“公孫先生,我準備在大議前先來一次演武,好讓眾人知道我們現在擁有的實力,你看如何?”

    公孫勝笑道“侯爺的心思,貧道明白,貧道立刻安排最新的火槍和火炮用於演武。”

    ——

    梁山的一個小山丘上,三隊軍士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軍官的指揮下踏步來到一條白線前。

    在距離白線約三十丈的地方,樹著數十個木牌。

    在距離軍士數十步的地方,是幾排坐著的軍官團。

    梁山山上所有團級以上軍官幾乎都出現在這次的演示現場,可見薑德對這次演示的重視。

    “大哥,這就是你說的火槍兵?這火槍真的比弓箭還厲害?”王貴有些懷疑的看著那些軍士。

    公孫勝笑道“王貴兄弟等會看著就是,這可是我們第四代火槍了。”

    薑德從讓公孫勝主持火炮鑄造的時候就開始著手火槍的鑄造,但火槍比火炮卻是難上太多。

    很多人不理解,覺得火槍的威力小,火炮的威力大,自然是火炮更難,但實際上在工業上,做大難,做小更難。

    按照曆史的發展,最早的火槍應該出現在不久後的南宋,那個時候的火槍是使用竹筒作為槍管發射彈丸,但因為竹子很容易碎裂,因此是一次性武器,是作為弓弩的補充出現的。

    而像樣的火繩槍是要到明朝才會出現,火繩槍是東西方同時發展的,各有特色,由於火繩槍要精鐵打造,還需要良好的工藝控製,因此極為昂貴。

    除了火繩槍外,還有一種槍是燧發槍,燧發槍的曆史比火繩槍還要晚上一些,由於更加方便,因此在歐洲很快淘汰了火繩槍,而在東方,由於清朝對火器的打壓,末畢懋康發明中國的自生火銃並沒有大規模裝備軍隊,隻是做為清朝貴族的玩物出現。

    如今薑德等人麵前的是火槍兵用的火槍就燧發槍,既然知道曆史發展,薑德自然不會再讓公孫勝走一遍火繩槍的路。

    燧發槍的難點一個在於燧石,燧發槍的設計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再在傳火孔邊放一個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就對燧石的要求很高,燧石的質量就代表擊火率的高低。

    其次就是在火槍的槍管。

    火槍的槍管要比火炮細太多,而且數量也要求高,因此不能用沙模這樣的辦法製造。

    公孫勝主持了四代火槍研製,現在的火槍槍管已經從最早的拿一根鐵慢慢的鑽變成了新的卷打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