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七十一章 薊州破傅察死節 三河敗藥師降金(1/5)

作者:魔冥王字數:61074更新時間:2019-11-10 15:00:23

    宣和六年十一月

    薊州

    薊州是宋金交接之地,位於平州之西,燕山府之東。

    完顏宗望的大軍從平州出發,首當其衝的便是薊州。

    薊州的玉田縣又是薊州的首當其衝之所,此時玉田縣的縣府內,兩個官員正在喝茶,一人是玉田縣縣令邢偉,一人是奉趙佶令準備前往金國賀歲的員外郎傅察。

    根據金宋之間的約定,每年正旦等節日兩國都要互相派遣使者賀歲的,傅察在玉田算著時日,準備再過幾日就前往金國。

    雖然官,但畢竟是京城來的,再這是外交大事,等回去後傅察必定是要高升的,因此邢偉也是心伺候,宴請不斷。

    此時二人剛剛吃過午飯,在府內閑聊,傅察看著冷冷清清的縣衙,歎道“邢大人倒是有黃老之術,我路過縣府無數,如此無為而治的當屬玉田了。”

    邢偉苦笑一下,搖頭道“哪裏是什麽黃老之術啊,隻因金國昔日撤出玉田時,將富戶全部遷走,連牛馬都沒留下多少,前幾月金國寇邊,燒殺了數個村落,使得人心惶惶,再加上我國稅賦又比昔日遼國要嚴謹,很多百姓都離開了此處,或北上逃稅,或南下覓活,留在這裏的也是宗族自保,什麽事情都自己處理,倒是讓我清閑了下來。”

    傅察皺眉道“如此一來,豈不是王令不出縣衙?”

    邢偉歎道“還好我玉田有駐軍,倒是不怕土匪流寇,否則睡覺都不安穩。”

    正著話,外麵突然喧囂了起來,邢偉皺眉看了看外麵,疑惑的道“難道是哪家辦紅白事,倒是好大的動靜。”

    “金國打過來了!金國打過來了!!”

    一聲從遠到近的叫喊聲傳來,讓在座的二人都呆住了片刻。

    “邢大人?金國打過來了?”傅察還在懷疑自己的耳朵。

    一個衙役跑了進來,結結巴巴的道“不不好了,金國二太子率軍二十萬打過來了,要打到開封去抓官家問罪呢。”

    傅察腦子嗡的一聲懵住了,半晌回頭一看,邢偉已經不見了,他急忙叫道“邢大人!邢大人!!”

    “傅大人,你怎麽還在這裏待著啊,快收拾一下,準備逃吧!”知道邢偉從哪裏找到了百姓的衣服,已經穿戴整齊,一手牽著一副農婦打扮的妻子,一手抱著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的孩子,幾個衙役也不知道從哪裏翻出來了破衣服,正在換著,兩輛牛車上全是行禮,一看就是早有準備。

    “邢邢大人你這是?”傅察久在朝中坐,平日裏接觸的都是開封裏的官員,開封的官員再怎麽樣,外表還是一副君子的樣子,即使的童貫等人,也時常注意對外的形象。

    當然,如果傅察能多活幾年,他就會對他的同僚們又另外一個認識了。

    “哎呀,我的傅大人,金國都背盟了,你不如先回東京複命吧。也剩的白白送了性命!”

    傅察猶豫了一下,最後堅定的道“我受子命出使金國,如果還沒見到金人就逃走,那我還有什麽臉麵去見君上呢?我要去見金軍,問問他們為何背盟!”

    邢偉搖了搖頭,覺得傅察讀傻了書,帶著手下和妻子就先逃走了。

    完顏宗望一路開到玉田縣,路上沒有遇到一點抵抗,仿佛是秋遊一般,到了玉田縣城,見城門大開,一副車馬駛出,直衝大軍,不由感到奇怪,令左右不得射箭,放那車馬過來。

    車馬靠前,駕馭者走了下來,整了整衣服,大聲叫道“大宋國使者傅察求見大金國統帥。”

    完顏宗望覺得有趣,令左右讓他過來,傅察上前,見到完顏宗望等人,拱手道“大宋國使者傅察見過大金國各位將軍,請問各位為何犯我邊界?”

    完顏宗望看到傅察如此倨傲的樣子,有些生氣,喝道“你一使者,見到我為何不跪?”

    傅察這次來就沒準備活著回去,隻想著留名青史,便學著古人大聲笑道“吾乃上國使者,汝乃下邦之臣,如何能拜?”

    完顏宗望大怒道“無知腐儒,今日到此,還敢擺架子,你不懼死乎?”

    傅察哼道“貴國背信棄義,輕起戰端,將軍都不懼死,我有何懼之?今日我為盡王事而來,死則死矣,膝不可跪!”

    完顏宗望徹底受不了了,對左右道“來人,給我吊死在旗杆之上!”

    完顏宗弼有些愛惜傅察的忠義,勸道“右帥,我看此人甚為忠義,不如先囚之,慢慢勸降,如此死了,豈不可惜?”

    完顏宗望有些心動,但看著那一臉倨傲的傅察,搖頭道“宋國之人十倍於我,我等此次南下,如不能殺出威名,嚇退宋人,事難也!”罷,令左右行刑。

    傅察一言不發,往南三拜,從容就義。完顏宗望吊死他後將其焚燒,丟在路旁遺棄。

    完顏宗望繼續向薊州進軍,薊州守將武漢英得知金軍來犯,傅察死節,對左右道“我雖是遼人,卻也吃了宋國的俸祿,我想死節,你們是否願意同我一起?”

    前文有,這燕山府四周都是常勝軍,薊州也是如此,這些常勝軍將領都因為宋國殺了張覺而寒心,再加上和金軍多次交戰幾乎沒贏過,因此都不願意死戰,武漢英見左右都低頭不語,歎道“罷了,國事至此,我隻能為官家效忠了。”

    武漢英自己回到府邸,找到心腹虎將沙立道“金國來犯,薊州已不可守,傅察是子使者,已經在玉田死節,不能讓他拋屍於外,你可敢去收屍?”

    這沙立本是獵戶,在遼金之戰中加入怨軍,他對武漢英笑道“將軍放心,我這條命本來就是撿來的,就算丟了也沒什麽。”

    武漢英讓沙立喬裝打扮,親自送出城去,等完顏宗望殺到城下,從城樓上自墜而死,薊州不戰而降。

    沙立夜行晝伏的來到玉田縣,打探到傅察的遺骨,正準備去收斂,突然看到還有一撥人正在撿遺骨,他想了想,覺得不會是金人,便現身問道“各位好漢可是在收斂傅大人遺骨?”

    這波人大約有四五個,見草叢中鑽出一人,紛紛警惕的拔刀引弓,見隻有一人,為首的問道“你是何人?”

    沙立拱手道“薊州節度使武將軍麾下沙立。奉將令前來為傅大人收屍。”

    那人敬重的拱拱手道“聽聞武將軍已經死節,好漢既然是武將軍麾下,必然也是忠義之士,吾等也是奉命為傅大人收斂屍骸的,既然好漢來了,不如一起吧。”

    沙立大喜,有了同伴總是安全的,沙立一邊幫忙撿著被野獸扒拉的到處都是骨頭,沒一會就撿完了。

    沙立忍不住問道“還不知道諸位兄弟尊姓大名,來自何方?”

    為首那人笑道“我等不過是民間義勇,賤名不言也罷。”

    沙立看著這幾人都是黑衣勁裝,兵刃也甚為精良,不信這是民間之人,但見其不,也不再追問,又道“幾位兄弟是否要送傅大人屍骸回開封?”

    那人有些為難的道“金軍南下,吾等還想打探一些軍情,為朝廷分憂,傅大人屍骸藏匿起來也就是了,等日後光複此處,再取出不遲。”

    沙立想了想,搖頭道“兩國交戰,恐怕非數年能平息,我還是想將傅大人屍骸帶回開封,交給他的家人,也算了了我家將軍的一番心意。”

    幾人商議了一下,為首的那人道“也罷,吾等就同你一同南下,路上也可以打探一下金兵虛實。”

    不沙立等人南下路上遇到的種種困難,這邊完顏宗望拿下薊州後分兵兩路,一路自己率領慢慢向西攻燕山府,一路由完顏宗弼率領,攻打景州。

    景州位於後世的遵化,由於背靠長城,如不拿下,完顏宗望的大軍腹部就有危險。

    完顏宗弼帶著五千人馬,興高采烈的往景州趕去,這是他第一次單獨率軍,不由有些激動。

    完顏宗弼率五千兵馬一路來到石門鎮,這石門鎮可是顧名思義,當真是如同一個石門一般鎮守在兩座大山之間,景州的地勢極為有趣,北麵是燕山,南麵有一條細細的山脈將其包裹,薊州往景州唯一通道就是石門鎮。

    由於地勢險要,此次駐紮了常勝軍的兩員大將,分別是張令徽和劉舜仁。

    這兩人都是昔日怨軍的老將,在此有八千兵馬,另有七千的義勇,算起來也有一萬五千人馬,他們早就得到了金軍南下的消息,將全部兵馬囤積在石門鎮,準備心防守。

    從賬麵上看,郭藥師的常勝軍此時有兵馬十萬,對外號稱三十萬,和金兵比起來也不算完全的劣勢,張令徽二人在景州幾乎就是土皇帝,也不願意拱手就降,希望戰上一場,贏上一局,再看形勢而動,這樣就是投降也會被重用。

    當知道金軍隻有五千人馬時,張令徽大喜道“老劉,這可是我們的機會啊,聽這次率軍的是個乳臭未幹的子,兵不過五千,將不過數員,我們背城而戰,怎麽也會勝他一局。”

    劉舜仁也覺得自己不會輸,要是麵對完顏宗望,他倒是不敢出戰,但對上沒什麽名字的完顏宗弼,再加上幾乎三倍的兵力,他覺得再怎麽樣也可以打個半斤八兩。

    二人打定主意,便在石門鎮多備石木,準備依靠城寨打一場防禦戰。

    二人等了一日,也沒有等到完顏宗弼,張令徽感覺有些不對勁,對劉禹仁道“這不到百裏的路程,對於騎兵來,一日便可到,這完顏宗弼怎麽還沒到?”

    劉禹仁也覺得奇怪,再派探馬遊騎打探,數個時辰後有探馬回報,金軍在距離石門鎮不到三十裏的地方徘徊不前。

    張令徽笑道“這完顏宗弼不會是看到我們有重兵把守,害怕了吧?”

    劉禹仁雖然總覺得哪裏不對,卻也想不明白,最後道“如果金軍破了燕山,吾等又該如何?”

    張令徽毫無負擔的道“如郭將軍都降了,吾等降了金國又如何?”

    無論是常勝軍還是怨軍,對投降這件事已經沒有什麽心理負擔了,他們所效忠的不是哪個國家或者皇帝,而是他們自己,隻要對他們有利,他們都願意去做。

    這邊張令徽二人在守著石門鎮,距離石門鎮約有四十裏的一個山坡上,剛剛結束了一場戰鬥。

    數百常勝軍的屍體灑落在山坡的各個角落,一隊隊金軍騎著戰馬不斷遊弋,看到還有喘氣的就是一槍下去,在山穀外,完顏宗弼正擦拭著自己的戰斧,他的邊上是一個細目短須的金人。

    “殿下,此戰我軍大獲全勝,宋軍恐怕三五日內都得不到消息,此處距離景州不過數十裏,半日可下。”那金人對完顏宗弼獻計道“那景州恐怕也不知道我們已經擊破了這百草頂,大可挑選數十精銳,做宋軍打扮,混入城中,裏應外合,可保大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