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宗翰兵不血刃下河東 宋徽宗倉皇南幸禪皇位(1/5)

作者:魔冥王字數:66936更新時間:2019-11-10 15:00:23

    ——太原

    和直接突襲的完顏宗望不同,完顏宗翰在派軍南下的同時還令王介儒和薩裏穆爾帶著書信陪同馬擴回到太原城,童貫到此時還不知道金軍已經南下,得知金使到了,立刻下令宴請款待,還贈送金銀,生怕怠慢。

    瓊樓

    太原府內也有瓊樓,如今瓊樓已經開遍了宋國各路,由於吃的新奇,玩的有趣,倍受追捧,童貫此次宴請金使就選在這裏。

    一群舞女在宴席的中間翩翩起舞,王介儒和薩裏穆爾一邊喝酒一邊不時的對視一笑,在主位的自然是童貫,陪酒的還有太原知府張孝純、馬擴、宇文虛中等官員。

    宇文虛中乃大觀三年的進士出身,本名宇文黃中,被趙佶賜名虛中,曆任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中書舍人等職,此次來太原是為了勞軍。

    馬擴看著童貫,心裏著急,他從回到太原就急著想見到童貫好報告金國的異動,但金人一直在他的身邊控製著他,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和童貫上話。

    “兩位貴使遠來,必然勞頓,今日我們隻談風月,不國事,來,我們共舉此杯,為兩國陛下賀!”童貫舉著酒杯,對眾人道。

    宋人這邊自然是跟著舉杯,但童貫卻吃驚的看到王介儒和薩裏穆爾都是搖頭笑著不語,不由問道“兩位大人這是何意?”

    王介儒從懷中拿出一封信道“童大王還是先看看我們大帥的書信吧,哦,對了,就在今年十月,我國陛下已經冊封完顏宗翰大人為左元帥。”

    著,王介儒將書信遞給邊上的廝,廝心的遞給童貫,童貫疑惑的看了王介儒一眼,然後打開了書信。

    書信中寫的是因為張覺反叛金國的罪魁禍首就是宋國,如今金國已經決定發兵南下到開封問罪,如果宋國還有一點誠意的話,就應該讓宋國皇帝帶著公主、財物到金軍大營前請罪,用詞語氣都是極為傲慢。

    童貫看完書信,對金國發兵的事情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我兩國本有盟約,即使要問罪,一吏足矣,為何要發兵呢?而且這樣大的事情為何現在才?”

    薩裏穆爾哈哈笑道“我軍都已經出發,何必告知?實話告訴大王,如今我國完顏宗望為右路大帥直取燕山府,完顏宗翰為左路大帥此時應該已經拿下了朔州,大王坐等戰報就是。”

    童貫聽得目瞪口呆,宇文虛中氣的站起來指著薩裏穆爾喝道“不宣而戰,可為人乎?”

    馬擴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事到臨頭,還是歎道“兵者,凶器也,道不喜,遼國之亡,我宋國也是出了力的,你金國如今不顧及我宋國也是有積累的國家,就不擔心我宋國整備軍武,讓你們進好進,出難出嗎?”

    薩裏穆爾嗬嗬笑道“如果我們害怕你們宋國的軍隊,我們就不會南下了,想來要不了多少時間,戰報就會送到,童大王,要我是你,我就會割讓河北、河東之地給我們金國,如此一來,你我兩國還有盟好的機會。”

    童貫被嚇得臉色慘白,當年的燕州一戰讓他明白了宋軍和金軍的差距,如果西夏是一隻狼,宋軍這隻有犄角的羊隻要夠多還能拚拚,那麽遼軍就是一隻豹子,宋軍隻有逃命的份,金軍那就是一群從山林中走出來的老虎,聞到味道宋軍就要發軟了。

    而且和金軍打又有什麽好處呢?他童貫已經是廣陽郡王了,還那麽拚命做什麽?

    童貫看著王介儒和薩裏穆爾二人笑嘻嘻的離去,也不知道該什麽好。太原知府張孝純急忙道“大王,如今金軍南下,恐邊軍不能抵擋,當調集西軍與其相抗啊!還請大王鎮守太原,調兵遣將,禦敵於外!”

    童貫被的差點蹦起來,什麽?讓他守太原有皇帝的命令嗎?沒有朝廷的旨意就調兵遣將?這不是胡鬧嗎?

    童貫義正言辭的道“金軍南下,此乃國家大事,我當立即回開封麵見聖人,調集下兵馬與之相抗!太原,一隅之地也,有王知府在,我再令王稟相助,必可無礙!”

    張孝純被氣的火冒三丈,這個時候要是軍士知曉童貫南逃,哪裏還有什麽軍心鬥誌,便道“大王要離去,人心必將潰散,到時河東淪落,河北不保,還請大王三思!”

    童貫見這張孝純百般阻撓自己,也不由的惱羞成怒起來,道“貫受命宣撫,非守土也。君必欲留貫,置帥何為?”

    原來這張孝純除了是知府外,還有個官職是河東安撫使,因為太原為邊境要地,因此太原知府和河東安撫使自從西夏反叛後就一直是兼為一人的,安撫使,是具有軍事性質的官職,河東安撫使就是河東路最高軍事長官。童貫這樣講,雖屬於強詞奪理,但也是基於事實。

    雙方越越僵,童貫幹脆甩袖離去,張孝純看著童貫的背影,歎息不止。

    童貫回到住所,越想越覺得太原不是久留之地,當夜就帶著人打開城門,直奔開封去了。

    等第二日張孝純知道童貫已經逃走時,不禁破開大罵道“平日裏童貫作幾許威望,及臨事乃蓄縮畏懾,奉頭鼠竄,何麵目複見子乎?”

    這罵歸罵,金人來了還是要打,張孝純無奈隻能找童貫留下來的大將王稟商議。

    王稟就是昔日童貫麾下平定方臘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後來又跟隨童貫攻遼,雖因為童貫等人的胡亂指揮導致大敗,但卻不能抹殺王稟身為軍中宿將的能力。

    王稟帶著自己的長子王荀一同來到張孝純府,他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金軍已經南下了,因此對張孝純突然召見自己還挺奇怪。

    張孝純一見到他,立刻問道“正臣乃名門之後,受朝廷累世之恩,今日事急,可效死乎?”

    王稟被張孝純這段話的是沒頭沒腦,不由問道“相公為何此言?我王稟自從軍以來,從未懼死!”

    張孝純連連稱好,這才將金軍可能已經南下的消息告訴了王稟。

    王稟一聽就急了,連忙問道“金軍何時南侵的?多少兵馬?統帥何人?兵種如何?所到何處?對了,童大王呢?”

    張孝純不提童貫還好,一提那是一肚子氣,不屑的道“童貫昨夜連夜回京城了,如今大概已在百裏之外。”

    王稟無奈道“如此隻能由相公主持大局了,隻是相公隻能調遣一路兵馬,金軍傾國南下,如無外援,我太原危矣!”

    張孝純問道“王總管深知兵法,還請教我。”

    王稟強製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張孝純不過是個文官,根本不懂打仗的事情,如果自己也慌了,那麽這河東之地就真的要完了。

    王稟閉目一會,然後道“金軍南下,必然先取朔州,再取代州,走忻口入太原,我不擔憂其他,我擔憂義勝軍不穩啊。”

    到義勝軍,張孝純也煩惱道“這義勝軍本非宋人,與我等多有離心,卻是難保。”

    起這義勝軍,倒是和郭藥師的常勝軍有三分淵源。

    原來當日童貫等人擔憂常勝軍尾大不掉,便決定仿照常勝軍的套路打造一支部隊,這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和常勝軍一樣,用的都是昔日遼國投奔到宋國的降將,兵源也大都為漢兒。

    漢兒可不是宋人的意思,兒是人的方言,後來蒙古之所以分四類人的時候將漢人和南人分開是有曆史原因的,漢兒原本指的就是原漢朝管轄下的百姓,但到了唐朝滅亡後,遼宋對峙,漢兒的意義就發生了變化,宋國人開始自稱為宋人、南人,漢兒成為了生活在遼國的漢民特指。

    在金遼之戰中,大量原本生活在遼國的漢人逃到宋國,被宋國招撫,這些漢人大都經曆過戰火,因此和承平日久的宋國百姓相比要凶悍的多,因此大都被召集入伍,在燕雲的就是常勝軍,在河東等地的就是義勝軍了。

    按道理來,這些義勝軍應該是感激宋國朝廷的,畢竟宋朝不僅僅收留了他們,還給了他們一份工作,一開始也的確如此,但很快義勝軍的將士就發現不對勁的地方了。

    首先是原本的宋軍和義勝軍產生了矛盾,義勝軍的打造一開始就是衝著強軍去的,因此童貫給予的物資都是選好的送,用的是新打造的兵刃,住的是新建出來的營地,就連吃的糧食都是新米,這就讓原本的宋軍大為不滿,不僅僅在語言上以番人這樣的詞匯來對其辱罵,還時常威脅要將他們趕走。

    更讓義勝軍氣憤的是當地百姓和官府的態度,宋朝軍隊的將領是時常輪換的,但軍士卻大都為當地出身,這也是古代因為交通等原因的無奈之舉,畢竟你讓一個河北人去江南當兵,十有八九會因為水土不服等原因病倒在當地,當地的宋軍不待見義勝軍,自然導致當地的百姓和官府也不待見義勝軍了。

    可別以為當地百姓和官府認為義勝軍是保護他們的,義勝軍不僅僅是軍隊,還有跟隨他們一起南遷的家屬,這些家屬要生活就需要田地,但宋國人口滋生了這麽多年,哪裏還有無主的田地呢。

    這沒事,童貫等人有辦法啊,他打著強軍的大旗對河東田地強製收購,然後一邊分配給義勝軍,一邊也將不少土地收入了自己的腰包,河東百姓對童貫沒辦法,但對義勝軍的家屬卻可以歧視排擠,古代為了水源、山林等問題,村莊械鬥是平常之事,當地官府又大都維護本土百姓,這些都使得義勝軍對宋國離心離德。

    這些問題在平日裏也沒什麽,等過了幾十上百年也就會互相同化掉,但現在就是個要命的事情了。

    更讓王稟等人擔心的是,義勝軍已經有了反叛的前科了,就在不久前,就有一隻原本駐紮在隆德府的義勝軍全軍越境投奔到了金國,這些義勝軍已經熟知河東山川地理,人文險地,可以是金國最好的向導。

    但要讓義勝軍離開河東,王稟和張孝純也做不到,義勝軍在河東有數萬人,在如今這樣的要緊時候,多一個兵都是好的,怎麽能把軍隊調離呢。

    王稟想了半,也不知道拿這義勝軍如何是好,隻能期望前線的義勝軍有些忠義之心,繼續對張孝純道“張相公,如今金軍已經南下,如我所想不差,朔州必然已入賊手,我軍所要當扼守忻口,再守太原,隻要太原不失,我朝便在河東有根基之地。

    我朝之精銳,盡在西軍,守住太原隻是其一,要敗金兵非西軍不可。

    請相公費些筆墨,書信於西北折家等將門,請西軍來救,唯有如此才能全勝。”

    張孝純聽了連連點頭,當下寫下十餘封求援信令人去請援軍。

    另外一邊王稟則收攏太原四周的守軍,準備守城。

    來也是可憐,童貫雖然把王稟留下了,但給王稟的軍隊可不多。

    王稟手裏此時最為可靠的軍隊是三千“勝捷軍”,這是宋軍的上軍,軍士大都百裏挑一,是王稟最為寶貴的力量。

    但除此之外,王稟就再無可靠之軍了,北邊鎮守各地的軍隊不敢調回,再南邊的軍隊數量不足又不得用,王稟這可是快愁白了頭了。

    王稟更愁的是,按照他的經驗,他最大的敵人恐怕不是金軍,而是他的隊友們。

    王稟想的一點都沒錯。

    完顏宗翰率大軍一路到了朔州、武州,早已準備多時的義勝軍們立刻興高采烈的殺了當地的宋官,將兩地拱手送給了金國,完顏宗翰的長矛連得勝鉤都沒離開過就先下兩城。

    完顏宗翰收編了當地的義勝軍,再繼續南下到了代州,代州也就是雁門關,這裏自古就是兵家重地,曆代都對此地的防禦苦心經營,完顏宗翰雖然驕橫,但常年從軍的他也知道不能看對手,還沒進代州就對左右道“自此地起必有數場惡戰,我平日時常對你等南人可欺,但南軍善守,我軍騎兵在此不得用,諸位都要有血戰的準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