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0節(1/3)

作者:清歌一片字數:7628更新時間:2021-04-24 14:44:32

    水的手頓住了,回頭看著他。

    他仿佛十分疲憊,說完了這一句,連靴子也未脫,仰倒在被褥之上,便閉上了眼睛,再無別話。

    我到了榻前,跪了下去將他靴履脫掉,放進暖褥之中,望他仿佛已經入睡的臉龐。片刻之後,正要起身,手忽然被他緊緊抓住。

    “阿離,不要走,陪我睡一會。”

    他仍閉著眼睛,對我這樣說道。

    我慢慢爬到了他的外側,蜷臥在他身邊。

    片刻之後,我隱隱聽到外麵傳來了陣陣歡呼之聲。那應該是剛剛得令的將士所發。

    我悄悄看向了他。他仍閉著眼睛,神情平靜,麵龐之上,卻像是蒙上了一層疲倦而灰暗的陰翳。

    ***

    我很快就知道吳延終於同意撤兵的原因。張良帶來了長安的交換條件:劉邦的截發和他的太子劉盈。

    張良說,將軍一紙檄文,雷驚天下。將軍兄弟情深,他亦為之動容。隻是天下若因將軍之舉,再度狼煙肆虐,則黎民哀哭生靈塗炭,長沙王之犧牲義舉亦成空,他在天英魂想來也不會安寧。陛下如今才知道長沙王的忠義,痛悔自己當初的決定,本欲親自前來祭奠,怎奈病體纏綿,所以自截體發,如同身首,交由太子盈帶來,讓太子代替他到長沙王的神位之前祝禱謝罪,以慰長沙王之英靈。

    我不知道張良是怎樣勸服長安城裏的天子做出這樣的讓步,但是現在麵對吳延,這樣的一番說辭,於理,冠冕堂皇,於情,又是如此的叫人難以辯駁。

    在這個君臣等級壁壘森嚴的時代,皇帝願意認錯,甚至讓他的太子帶來截自他頭頂的束發來祭奠一個臣子,吳延若是執意繼續北犯,那麽他當初興兵所發的檄文無異於欺世盜名。

    吳延或許是高傲而自我的,但他與英布、彭越之流,卻有著骨子裏的區別。大軍一路北上,他雖治軍嚴明,盡量不予擾民,但沿途百姓難免仍受戰火波及。他雖未言明,我卻知道,每當路過沿途十室九空的荒涼村舍,聽到士兵偶爾唱響的思鄉謠,麵對每戰陣亡的將士遺體,他並非完全沒有愧疚的。

    “長沙王英名冠天下,將軍同為吳氏王孫,必定亦胸懷家國,良代天下黎民,亦代長沙國萬千之子民,謝過將軍的大仁大義!”

    還能如何?隻要長沙國起兵的本意,真的如那檄文所言並非圖謀天下,那麽現在偃旗息鼓,讓太子帶著天子如同身首的截發去向亡靈祭奠謝罪,或許就是能收到的最體麵的結果了。

    ***

    劉盈已經長成了一個清秀而瘦弱的少年,隻是眼神有些漠然,仿佛對他麵前的任何人和事都不會上心。

    我知道現在,他的父親正寵愛另一個男孩,甚至日夜想著讓那個孩子取代他的地位。

    一個不愛他的父親和一個愛他、卻太過強勢的母親,注定了這個少年未來悲劇而短暫的人生。

    祭奠之日,天地灰蒙。太廟裏外,一片縞素。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劉盈手捧置了天子斷發的烏盆,朝著長沙王的靈殿緩步而去。唱禮聲中,他雙手拈香,向著靈位恭敬行禮。於是大殿裏外,頓時哀哭一片,人或麵帶悲慟,或憤怒,唯獨這少年,獨自立於那裏,神情茫然而淡漠,就仿佛置身事外。

    這一刻,我忽然有些同情這個少年。他的父親為了掩蓋自己的醜陋,把他像個小醜般地推出來演戲,讓他承受這原本與他毫不相幹的一切,盡管,這是他做為太子,這個帝國將來的所有者而應擔的義務。

    禮官誦念敬詞的時候,劉盈的目光終於掃到了我這裏。看見我的時候,他起初並沒有反應,目光茫然地從我身上掠過。我向他微微笑了下。他一怔,仔細地盯著我看。漸漸地,仿佛認出了我,眼神有些活動起來,嘴唇微微動了下,仿佛想開口。隻是很快,又緊緊閉上了,再也沒看我一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