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章(2/3)

作者:王雨字數:5692更新時間:2021-04-25 01:11:08

    盧作孚認真地:“真的,我民生公司就要開辦電廠了。”

    “那才好呃!唉……”

    “淑儀,你啷個歎氣?”

    “你說你,教書教得好好的,啷個又要去辦船運,還要辦電廠?一開頭就這麽難。”

    盧作孚寬撫妻子:“開先我是想以教育救國的,人以思為先導,國民的文化素養提高了,自然會有利於國家。”就又想到了楊森。6年前,楊森任川軍第二軍第九師師長,進駐瀘州,以“新文化人”自許,提出“建設新川南”的口號。楊森很傾慕小學畢業的他19歲時就編著了《應用數學新解》的書,還辦《川報》,十分賞識他的才華、聲望和“教育救國”之誌趣,特邀他任永寧道尹公署教育科科長。他上任後,很快打開局麵,成績斐然。不想,兩年後楊森敗北東奔,賴心輝部占領瀘州,取消了教育經費,封建勢力卷土重來。他含恨攜家離瀘赴諭,“淑儀,我給你說過那個楊森的。”

    蒙淑儀點頭。

    盧作孚說:“民國二年,我20歲,在江安中學任教,以盧思的筆名上書了一封萬言書給當時駐防江安的楊森,我寫道,一切政治改革應自教育入手,而以教育統治人心為根本準則。建議他們設一專門機構,延攬人才,事得人而舉,無人才即不能發生力量。”

    “你這說法有道理。”

    “教育為本,人才是寶。楊森說,我那萬言書深獲他心,我的建議很有價值。從此,他對我留下了印象。”

    “原來你是這麽認識楊森的。”

    “是這樣的。”盧作孚歎曰,“淑儀呀,教育確實重要,非常重要。隻是,現今我們這個國家太窮了,人們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何文化?社會秩序又亂,軍閥混戰,你無法辦好教育。我這才想到了實業,有了經濟基礎,事情就會好辦些。”

    “可這實業辦得好不?”

    “路呢,總是人走出來的……”

    盧作孚這樣說時,想到自己去上海定購輪船時與老朋友惲代英的相見。那天,為購船奔波到晚上的他,匆匆返回上海“川裕公司”附屬小客棧的住屋,路過一條小街時,幾個花枝招展的妓女迎上來,先生,玩一下!他拒絕。那幾個妓女就極力挑逗。他生氣了,幾個妓女卻將他團團圍住,脫身不得。有個路過的人嗬斥開了那幾個妓女。他看清來人,好高興,解圍者是惲代英!惲代英也好高興,兩人嗬哈大笑,伸臂擁抱。小客棧住屋內,燈光昏暗,接連三個晚上,惲代英與他屈膝交談,探討社會改革和救國救民之途。惲代英直言不諱,說,隻有武裝鬥爭,才能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勢力,才能建立起新的民主政權和人民自己的國家。力勸他去廣州,與也在黃埔軍校的**、周恩來等同創一番事業。而他,已經開始了民生公司的工作,深感不能失信於合川的父老鄉親,不能置事業於半途,欣慰四弟子英去了廣州。燈光撲落在他那疲憊、瘦削的臉上,他對小自己兩歲的老友袒露想法,革命不宜單一地為革命而革命,必須多方麵創造條件,以實際的努力造福民眾。啟蒙大眾心智、轉變社會不良傾向、普遍提高覺悟、建設國家現代化基礎、立黨為公,真正偉大的革命事業才能貫徹到底。走出小屋後,二人握別,四目相對。各自的手都是那麽實在、有力,各自的目光都是那麽坦蕩、誠懇。上海灘之夜,燈火陸離,人聲鼎沸,他倆各自邁步走。他與十月革命擦肩而過,走上了一條與革命鬥爭同樣艱苦、坎坷的救國之路。盧作孚對妻子說了他跟惲代英的交談,說了自己為啥選擇了船運業的想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