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七章新的變革(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5218更新時間:2019-05-05 08:16:00

    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相對於發達國家,這個時候還十分落後,特別是工藝技術方麵,要比其他的國家落後幾十年。

    這些工藝方麵的技術書籍,在國外並沒有太多的限製,幾乎是很簡單的就能夠買到。

    隻不過這些專業的書籍大多是別國文字編寫的,沒有人去專門翻譯這些書籍,更對這些東西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

    早在李忠信第一次到日本東京的時候,他就專門交代過九井柰子,讓九井柰子在東京那邊購買大量的工藝技術和科技前沿的書籍。

    就是九井柰子到法國那邊采買紅酒,她依舊按照李忠信所說,購買這些李忠信想要購買下來的書籍。

    這些書籍采購到中國以後,按照語種的不同,日語方麵的書籍,交給一些日本留學生進行專門的翻譯,法語方麵的書籍,交給法國留學生來進行翻譯,隻要是購買到這些李忠信認為不錯的書籍,那麽,李忠信都會讓下麵找到人翻譯這些書籍。

    在翻譯的過程當中,李忠信更是讓中國這邊掌握了這些技術的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跟著一起來完善,形成一種國內人們能夠看懂的書籍。

    機械加工等方麵的機械技術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翻譯,其他方麵的技術,李忠信同樣找這個方麵的專家來進行跟蹤完善。

    翻譯出來的這些書籍,很大一部分是無法用出書的形式出版出去的,那麽,這些書籍就會充實到忠信公司今後要搞的大型圖書館當中讓人隨時能夠免費閱覽。

    這樣的話,對於忠信公司搞的大型免費圖書館,也是一種相當大的補充。

    一個大型的圖書館當中,要有著很多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書籍,這樣的話,才會吸引更多人的到圖書館裏麵閱讀。

    比如說食品工藝配方大全這類的書籍,是專門介紹怎麽樣進行批量加工食品的書籍。

    這種書籍的產生,對於今後中國食品加工行業,將會帶來一種全新的變革。

    比如說,七八十年帶薩其馬這種受到全國人民都喜愛的食品。

    關於“薩其馬”一詞,最早見於清代乾隆年間。相傳乾隆皇帝入新疆,親自品嚐此糕點後,驚歎其鬆軟可口、味美清香而將其引入中原。

    “薩其馬”三個字是從新疆音譯過來的,而市場上常見的寫法“沙琪瑪”,並非正傳。

    傳統工藝的薩其馬在原料選擇、製法方法上都相當講究。

    在選料方麵,麵粉要選擇高筋度的小麥粉。

    在不添加水的情況下用雞蛋和麵,采用既有蛋清又有蛋黃的全蛋蛋液,以保證點心具有濃鬱蛋香和獨特口感。

    在製作方麵,用機器和麵。

    和好的麵團等待15至20分鍾後由麵點師傅人工擀製、切成條狀,這就是被食品業人士稱作的“絲子”。然後,將“絲子”在擀製過程中添加的散麵抖掉後,下鍋油炸。

    要注意的是,油溫需精準地控製在15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之間,因為溫度過低炸不透,過高則“麵絲”變紅。

    溫度在此之間,方能使點心呈現最終的良好色澤。最後,炸好後的“麵絲”放在一邊,靜置冷晾備用。

    除了薩其馬的製作工藝精細之外,其漿料的古法炮製更是講究。

    選用白砂糖、蜂蜜、飴糖,將三種糖料混合熬製成一定標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