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塊雞肋(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938更新時間:2019-05-05 08:16:25

    中國低廉的土地、資源和人口紅利,一直就是資本家們眼饞不已的肥肉。

    這些資本家的眼光之毒辣和嗅覺之敏銳,一下子就看到了實質和關鍵。

    隻要中國的政策向好,他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到中國這個土地上來投資。

    傑米諾·羅斯柴爾德這樣的年輕貴族隻是眼光好的一部分人而已,無論是那些人,他們心中隻有一種想法,那就是,他們想要到中國這邊來分一杯羹。

    不過呢!李忠信卻是想到,這個時候,外國的資本或者是先進的技術大量進入國內也是一件十分不錯的事情。

    現在外國的經濟相比中國來講,那是要發達很多的。

    就好比傑米諾·羅斯柴爾德想要拿錢,或者是技術等到中國來進行投資,那麽,他們就必須得把技術實實在在地帶到中國來。

    中國人的學習能力超強,也就是說,用不了多少時間,這些技術就會完完全全地留在中國。

    中國轎車的生產現在幾乎為零,無非就是滬市那邊引進了一條德國大眾的流水線。

    而後世那種桑塔納生產出來以後,價格十分昂貴,昂貴到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

    李忠信在後世的時候,腦海當中可是記得中國滬市那邊生產出來桑塔納的事情。

    當時7位工人在滬市牌轎車的總裝車間裏,開辟出一塊不大的地方,安裝了10多米長的手推導軌,就這樣開始組裝桑塔納了。

    當時的沒有機械手,隻有葫蘆吊。

    安裝零件沒有規範工藝,螺絲擰不緊就用銼刀銼,榔頭敲。

    那時的汽車是擱在長板凳上組裝的,當習慣了用榔頭敲轎車的師傅們看到從木箱子裏取出的車殼子都驚呆了。

    由於經驗缺乏,組裝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按計劃兩天就能裝配好,但中國師傅們卻用了一個星期。

    原因很簡單:所有零部件都堆在一起,找一個小零件,常常要花很長時間。

    大概是在1983年四月份的時候,第一台組裝桑特納才算是順利下線。

    當第一輛桑特納轎車組裝成功時,參與組裝的工人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外汽車工業的差距。

    引進德國人的汽車對於帶動國家的製造業的確有巨大的推進作用。

    要說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美國、日本、德國雖然排在前列,但是,法國的汽車工業也是相當發達的。

    美國、日本那兩個王八蛋的國家不想給中國汽車技術,隻是想把整車賣給中國。

    德國率先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把德國大眾係列帶進了國內。

    那麽,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通過傑米諾·羅斯柴爾德,把德國的汽車工業帶到中國來。

    中國今後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有多快,李忠信十分清楚,甚至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擁有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當中,中國的汽車數量僅僅排在美國後麵。

    他必須要和傑米諾·羅斯柴爾德合作下來汽車工業,把汽車工業發展起來。

    傑米諾·羅斯柴爾德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核心人員,今後他要是發展好了的話,對於忠信公司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合作,將會帶來相當大的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