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琢磨(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690更新時間:2019-11-02 08:35:41

    忠信公司和約瑪奧利拉合資的工廠,他們按照正常的納稅環節進行納稅就可以,而摩托羅拉公司要把手機運輸到中國這邊來,不但多出來了很多運輸的成本,還需要繳納很多的費用,比如說關稅等。

    對於這些東西,很多人看到的是一種表象,而李忠信看到的則是長遠的未來。

    對於重生到八十年代的李忠信來講,手機製造今後是最好的產業之一,如果能夠搶前抓早地進行布局,對於今後中國手機行業的發展,以及對老百姓生活方麵,都會啟到事關重要的作用。

    李忠信對於手機的發展演變,有著這個時代人都無法理解和想象的記憶,這些東西都是財富和資源,單單說研究方向方麵,就是其他手機製造廠商無法想象的。

    李忠信和約瑪奧利拉在溝通方麵,卻是沒有把今後手機演變的趨勢說出來,因為在這個時候,李忠信哪怕是把後世的東西說出來,也是沒有什麽人會相信的。

    李忠信在這個時間段覺得,他最重要的是讓忠信科研基地不斷地蓬勃發展,在汽車,發動機,電子技術等等方麵開始有所建樹,不斷地對這些方麵的研發進行大量的投入,爭取在一段時間內,把這些技術研究到一定的地步。

    和約瑪奧利拉談完關於加強進一步合作的事情以後,李忠信開始琢磨起來這次他們談論的咖啡的事情。

    從趙媛媛給他拿過來的資料當中,李忠信慢慢對於這個時候咖啡的來曆和現在的格局有了一定的認識。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

    咖啡樹是屬山椒科的常綠灌木,像我們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在中國,最早的“咖啡”一詞大概出現於民國初年的《中華大字典》,意思是:“咖啡,西洋飲料,如我國之茶,英文coffee”。

    在那個時候,到中國來的那些個外國人在中國煮、喝他們自己帶來的咖啡。

    還有一些人說,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嘉慶年間,來到中國當時的通商口岸廣州洋人已經在煮、飲自己帶入的咖啡。

    這種飲食習慣中國人被中國人稱之為黑酒,說是番鬼飯後飲之,雲此酒可消食也,這個其實指的就是咖啡。

    隻不過我們中國人一直對於這種喝起來十分苦澀的東西沒有什麽感覺,他們覺得,喝這樣的一種東西就是遭罪,有那個時間,有那個錢,還不如喝喝茶水。

    在八十年代之前,咖啡之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和一種陌生的東西。

    盡管文革時期,西單商場的貨架上也擺著3.4元一罐的上海咖啡;盡管在七十年代,一些涉外酒店開始有自己的咖啡廳,但那是需要外匯券付賬的,是為外國客人準備的。

    那個時候咖啡出現的地方和價格,都遠離老百姓,不是老百姓能夠喝得起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