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製約的東西(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550更新時間:2019-11-02 08:36:46

    李忠信的心中認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接觸的東西,和之前五六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的年輕人已經是大不相同了,他們不想要耗費那麽多的時間,去研究或者是學習機械製造這樣的一種技術,因為他們心中清楚,這種技術哪怕是學習得再好,也是一個車間的工人。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改變,對於工人是中國的主人一詞,他們已經是不屑,所以,中國這個時候技術人員的斷層很大。

    這些事情呢!也是和人們越來越不重視工人有著極大的關係,別說不重視工人,就是那些搞技術的專業人才,也是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

    這個時候的廠子的領導都有一種想法,他們不想力求創新,也不想搞出多少多少的新品,隻要在他們的任上,沒有出現太大的紕漏,能夠讓工廠維持下去,那麽,他們就算贏了。

    工廠不創新,不搞新品,光是依靠廠子的底子,廠子那怕是想要垮掉,也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廠子沒有創新,沒有新品,沒有紕漏,那麽,就代表著他們這些廠長們有了真正的實權,從各種角度來講,對他們都有好處。

    對於培養新的中層和高層的技術人員的這種事情,他們真的就不是很在意,技術人員在他們心中,無非就是學曆高一些的廢物,研究出來的那些東西也用不上,企業真要是想升級產業,這些人也是白搭,那些先進的機器,隻有外國的那些專家才能夠弄明白,再培養什麽技術人才也是沒有屁用。、

    這些事情呢!不是個例,是全國上上下下無數國營的大型企業在這個時間段的縮影。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國營的大型企業感受到了那種嚴冬,感受到了沒有科技支持,沒有技術創新那就是死路一條的時候,卻是已經晚三秋了,有一些本事的人都開始選擇下崗或者是去了南方其他城市。

    這個事情呢!就是中國機械製造行業在**十年代的一種悲哀,正是因為這樣的一些原因,中國的發動機製造方麵,出現了重大問題,一直沒有人重視到這個方麵,也沒有太多的科學家和學者教授之類的人關注。

    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呢!國產發動機的技術之所以一直上不去,是中**工企業的一種習慣,也可以稱為詬病。

    中國向來都是有了戰鬥機的設想以後再去建造匹配的發動機。

    比如中國自主製造一架重型戰鬥機,就需要軍方提出需要什麽性能的飛機,各項指標分別是多少。如何分發到個個單位來製造,有負責機體結構的,有的負責火控係統的,有的負責發動機。

    歐美的發動機為什麽很好,美軍的c17運輸機使用的是pw2037,而波音757的發動機也是普惠的pw2037。

    技術上的共同性很強,軍用民用你都可以用到。再改進一下技術指標,又可以裝備新型飛機。發動機的原理其實不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