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麽?(3/3)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11542更新時間:2019-07-07 17:24:53

    “當今聖上確實不易。然焦於求治,刻於理財;渴於用人,驟於行法,下安能得好?”

    “西北大旱連年,赤地千裏,中原盜賊偏野,白骨如山。人心攜貳,下解體,韃虜乘虛鼓行,數寇中原如入無人之境。內憂外患,災人禍,種種弊端層出不窮,當今皇帝何以還能力挽狂瀾,再度中興大明江山?”

    “救下憑的可不是胸口的一腔熱血。”陳華看著鄭森道:“以今日大明江山,最短的是一財字。”

    陳華適才的言語是挺沒服力的,可鄭森做了個好捧哏,接下一番話才入正題!就是要一舉把在座的所有人給服!

    “朝廷短於錢財,然財從何處求?”

    “就從下間數以千萬計手無寸土的窮苦百姓身上得嗎?朝廷也隻有此法,但如此卻又能得幾吊錢?更會惹得民怨四起,朝野離心。

    而在東南之地,卻多的是一些吃的肥腸滿肚,穿著綾羅綢緞,滿口之乎者也,麵上道貌岸然,偏偏是一個銅子也不願向朝廷交稅的高門望族士紳賢良。

    下財富一石,東南獨占八鬥。可朝廷又如何從他們手中收到稅錢呢?”

    “都下是皇帝老兒的,皇帝是金口玉言,九五至尊,但皇帝老兒又幾時真的擁有過下?”

    “就這稅賦,皇帝的話若能叫所有人都丁點不違的聽從,那怎的會是洪武永樂年的錢糧稅賦最高,而往下十餘朝卻是逐個見少呢?你是下的人口沒昔年多呢?還是商貿無有昔日繁盛?”

    鄭森臉皮更紅了,他入世不深,但卻不是傻子,洪武永樂年間的大明是甚樣,怎可能比如今的大明人口更加稠密,商業更加繁茂呢?

    陳華這話分明是諷刺東南或是江南的那些富紳賢達。內裏少不了被他所敬仰的名儒雅士。

    “把話透了,那就是沒人想交稅(作者也一樣啊)。所以民間才會有那般多的寄田投附者,才會有那般多的隱田。鄉試高中的那些個舉人老爺,明麵上是地方之賢達,朝廷之優才,實則呢?吸食朝廷血肉之蛀蟲也。而看普下的舉人、進士,有幾人不收納隱匿田畝的?”

    “如今之世道,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偏偏富人無須交稅,或是隻需繳納很少的稅,就如你老子,你三叔、四叔。這朝廷錢糧且都收不到手中,國庫裏能跑馬,那還能得好嗎?沒錢沒糧憑甚來賑災,來打仗?”

    陳華教育著鄭森。邊上的鄭芝豹、鄭鴻逵以下人等紛紛笑了來。是啊,他們這些鄭氏集團的骨幹們,誰個家中無有千畝萬畝良田,誰個又給朝廷交過一分錢的稅?

    “當今聖上為了平遼剿匪,幾次加稅,惹得怒人怨。因由又是何?”

    “那是因為皇帝要收一兩銀子,底下做官的、做差的,就能收上五兩、十兩。且如你爹、你三叔、四叔這樣的人家,半個銅子都不會交。稅錢隻會往平民百姓頭上攤加的更多。這般來先就失了民心,又如何不叫亂民四起?”

    “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豈是靠殺,就能殺絕的?苛捐雜稅,災人禍,壓得百姓已無活路,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這內禍不絕,大明朝就隻能獨臂以應滿清,外患就更不會斷了。”

    “這般的朱明江山,真的還能救麽?”

    他可從來沒想為老朱家打工的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