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零一章風土人情(1/3)

作者:長耳朵的兔子字數:7582更新時間:2021-07-27 08:13:47

    密支那的街上人流穿梭,兩旁商鋪林立,而且好多商鋪的招牌都是用緬甸語和漢語兩種文字書寫的。不過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在這裏做生意的大多都是華人。

    由於一些曆史原因,這裏的宗教信仰也很多,基督教,小乘佛教,伊斯蘭教都有,走不了多遠就能看見教堂或者佛塔,給密支那增添了一種神秘的宗教氣氛。

    不過緬甸還是以小乘佛教為主,這裏佛塔林立,宗教氣息非常濃厚,有很多信奉小乘佛教的人,專門前往緬甸朝聖。

    我看見路邊的涼棚下麵,還有佛塔下麵,或者公園的椅子旁邊,都擺放著一些盛滿清水的碗,我感覺很奇怪,向凱哥詢問這些水碗是什麽意思。

    凱哥跟我解釋說:“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非常的樂善好施。在緬甸,幾乎天天都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緬甸人施舍不講究物品的貴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願,所以緬甸有句俗話:“心誠的人施舍一個像榕樹籽一樣小的東西可以得到像榕樹那樣大的報答;心不誠的人即使施舍榕樹一樣大的東西,也隻能積下榕樹籽那樣小的功德。”

    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舍一杯清涼潔淨的水,則是一件很積德的事。所以你會看到,在緬甸人自家大門口,或者市內公共汽車站,公園、佛塔等場所,總會有這些盛滿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過路人飲用!”

    豬頭嘿嘿笑了笑:“原來這些水是可以喝的,我還以為街上沒有公共廁所,所以準備了這些瓶瓶罐罐呢!”

    我踹了豬頭一腳:“老不正經!這裏是佛教之國,你說話可得注意一點!”

    凱哥指了指周圍的一些佛塔和涼亭:“看見了嗎,這些建築全都是老百姓捐款修建的!全國幾十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數以萬計的佛塔和數不清的寺廟,就連市內公共汽車的涼棚、公園裏供遊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老百姓捐錢修起來的,上麵都刻有施主的名字。緬甸人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捐錢修佛塔。他們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

    豬頭撇撇嘴:“有錢燒的!”

    凱哥搖了搖頭:“你覺得緬甸人有錢嗎?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一種信仰!你沒有信仰,所以你是不會明白的!”

    豬頭翻了翻白眼:“誰說我沒有信仰的?我也有信仰,偉大的信仰!”

    “你的信仰是什麽?”凱哥問。

    豬頭摸著脖子上的摸金符,一本正經地說:“我信摸金校尉的祖師爺!”

    “摸金校尉?是什麽?”凱哥滿臉迷惘,他肯定沒有聽說過這個職業。

    我趕緊笑著接過話茬:“沒什麽,沒什麽,那是一句彝族話!嗬嗬,彝族話!”

    我回頭瞪了豬頭一眼,這老小子真是急死人,這樣說話會曝露身份的,看來他還沒有進入科考隊的角色啊!

    密支那的街上人流穿梭,兩旁商鋪林立,而且好多商鋪的招牌都是用緬甸語和漢語兩種文字書寫的。不過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在這裏做生意的大多都是華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