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章 懸棺葬(1/3)

作者:長耳朵的兔子字數:7508更新時間:2021-07-27 08:15:31

    有論者指出,由於脫離了距今千百年的時代和華南行懸棺葬民族的社會曆史背景,有關古人采用與絞車、滑輪類似的提舉技術的說法,其實是缺乏有力證據的,所以要說已經解開了這一千古之謎,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清朝許瓚曾在《東還紀程》記載,湖南常德沅江流域有一“倒水岩,石皆壁立水濱,逶迤高廣”,壁上鑿有十個洞穴,下臨絕壑,其中有個洞穴內藏有五具棺材,舊傳為沉香棺,其分量重於一般木棺。這樣重的東西,又是怎樣把它抬升進壁穴裏去的呢?

    許瓚曾便向當地人請教,當地人也隻能提供先人的傳說,據講是趁沅江漲水時由“健鬼引絙而上”。

    如果此說屬實,那麽就還存在一種與從山頂上吊下棺木正好相反的辦法:即利用水位抬高,以船載棺,將棺木運進預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鑿成的崖洞裏,等水位降低後,便有了石壁懸棺下臨絕壑的奇特景觀。

    不過上述辦法似乎還沒有現代學者實地嚐試過,但有人從地貌變化研究的角度暗示了它的可能性。中國的懸棺葬遺存,多以靠山臨水為選址共性,距今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曆史。在這千百年中,河道、地貌都可能發生很大變化,如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江西貴溪縣仙岩的信江支流上清河等的兩岸石壁,在兩三千年內都經曆了河水對河床的衝刷侵蝕,在長期自然力的作用下,河流水位降低是完全可能的事,因而放置棺木的高度也就不會像所看到的這樣高峻。

    也有人參照菲律賓巴拉望島的古代居民安葬甕棺的辦法,提出另一種設想:依靠繩索、長梯之類的攀緣工具,將包裹屍骸的麻袋及板材、殉葬物品和必要的製棺工具等,一一借單個人力運送到事先選定的洞穴中,然後現場製棺成殮並予安葬。

    此外,還有人根據在四川珙縣、興文和貴州鬆桃等地懸棺葬遺存的考察,提出古人架設棧道來升置懸棺的可能性。

    總之,關於懸棺葬的假設很多,但具體方式依然沒有定論。

    所以,懸棺葬也成為中國最神秘的墓葬方式之一。

    我們走進峽穀,頓覺峽穀裏陰森可怖,無數的棺木投下昏暗的陰影,峽穀裏充斥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死亡氣息。

    越往裏走感覺越是壓抑,頭頂上方全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幾乎遮住了蒼穹,就像要朝著我們當頭砸落下來。

    咦?不對呀,你大爺的,真的有一口棺木砸下來啦!

    我突然睜大眼睛,失聲大喊:“閃開!大家快閃開!”

    聽見我的叫喊,眾人紛紛抱頭躲閃。

    隻聽砰的一聲巨響,塵土飛揚,碎木四濺,一口數百斤重的棺木從二三十米高的地方落下來,摔得四分五裂,散落一地的木頭板子。裏麵的屍骨也滾了出來,還有一些陪葬品,大多是青銅做成的器皿,都已經爬滿了綠色的銅鏽花。

    有論者指出,由於脫離了距今千百年的時代和華南行懸棺葬民族的社會曆史背景,有關古人采用與絞車、滑輪類似的提舉技術的說法,其實是缺乏有力證據的,所以要說已經解開了這一千古之謎,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