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五章 船形古鎮(1/2)

作者:長耳朵的兔子字數:5428更新時間:2021-07-27 08:17:15

    從高處俯視,就像是一隻擱置在山頂上的大船,街麵是船底,兩邊的房屋建築是船舷,中部的戲樓是船艙,東端的靈官廟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燈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靈官廟右側的過街樓猶如船舵。

    如果你登高遠望,會看見這隻氣勢宏偉、奇異獨特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揚帆啟航,因而羅城又贏得了一個美稱:“山頂一隻船。”

    關於這隻“大船”的來曆,當地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明末崇禎年間,有個外地人張秀才來到此地,坐在茶館裏喝茶,看到茶客們一個個唉聲歎氣,臨行時還把茶杯裏的水喝得一幹二淨,便向鄰座的一位老人打聽原由。

    老人歎息一聲說道:“這鎮上缺水呀!”

    張秀才沉默良久,念出四句口訣:“羅城旱碼頭,客商難久留。若要不缺水,羅城修成舟!”

    眾人齊聲讚歎,一致推舉急公好義的張秀才作為造船的領頭人。

    張秀才帶領數百名能工巧匠,大興土木,撤舊屋建新房,不到三年時間,“大船”便修成了。

    毗鄰四州八縣的人,聽說這山頂上修了一隻大船,紛紛遠道而來看稀奇。

    一時間,人來人往,羅城鎮變得更加熱鬧興旺,這就是張秀才的造“船”之功。

    “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

    修建這隻“大船”,也有祈雨求水的象征,祈禱上蒼保佑,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歲歲人丁興旺,國泰民安。

    拋開傳說不講,如果從建築學的角度來審視這隻“大船”,可見大船布局巧妙,構思奇特,令人讚歎不已。

    船形街兩側長廊當地人稱為“涼廳子”,修建上采用四川民居傳統的穿逗木構架形式。

    涼廳內是固定的店鋪,臨街麵是擺攤設點的地方,中間有五米寬的人行道,全用青石板鋪地,貫穿全鎮。

    人們在涼廳內喝茶、看戲、集會、貿易,風雨無阻。

    所以,在明清時,人們又稱涼廳街為“晴雨市場”。

    船形街中央最寬處矗立著一座古戲樓,與靈官廟遙遙相望。

    古戲樓四角飛簷高翹,精巧別致,古香古色。戲樓正中的匾額上題寫四個大字:“神聽和平”。

    樓台兩側掛著一副木刻對聯:“昆高胡彈燈曲繞黃梁,生旦淨末醜功出梨園”。

    想當年檀板敲響,鑼鼓鏗鏘,演員粉墨登場,觀眾如癡如醉,場麵何等熱鬧。

    戲樓後挺立著高大壯觀的石牌坊,牌坊上鐫刻著兩副長對聯。

    其一:“羅眾誌以成城倚鐵峰枕峨秀跨八百裏巫雲長驅五海,靈古今而作官納優孟集高腔通四千年韶樂胞與萬方”。

    其二:“人懷有鐵嶺鬆風何須南海,到處是陽春白雪顯屬靈官”。

    戲樓前的廣場也是鎮上居民進行宗教、幫會活動的場所,每逢傳統節日和廟會,廣場上就要開展耍龍燈、獅燈、麒麟燈、牛燈、花燈、車燈、秧歌、平台和民間高翹等表演活動。家家張燈結彩,涼廳內擺著各色商品、小食攤,人們穿紅著綠,摩肩接踵,熱鬧異常,成為遠近聞名的“羅城夜市”,沿襲至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