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一十章 俞老實(1/2)

作者:狂奔的蝸牛字數:5940更新時間:2021-07-30 05:25:22

    所以說宣傳是讓一人名人知名度提升的最重要方式。而在那個時代,明朝官方,那些文人墨客全都更喜歡宣傳戚繼光,而非俞大猷。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俞大猷就這麽倒黴,這麽不招人待見?其實這主要還是跟俞大猷的性格有關。俞大猷這個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隻想著殺敵報國,上頭讓他打倭寇,他就打,而且打仗其實是有試探攻擊和死打硬打的,甚至還有跟倭寇勾結的奸臣要“假打”的,俞大猷不管,隻要上頭命令下來,那就是縱虎出籠,場場都是拚盡全力往死裏打。至於體悟上頭的心思,討好上司,巴結上司,他不會,也從來不幹。這跟戚繼光不一樣,戚繼光不光能打仗,情商也高,特別會搞關係,一個人又能打仗,又跟所有同僚關係都好,又有頂級大佬張居正罩著,這樣的人你說周圍人能不跟你一氣,能不大事宣揚讚美你嗎?

    像俞大猷這種正直人,從古至今都不適合官場,幸虧那個時候倭患嚴重,朝廷需要這樣的大將去剿倭,不然他早就被害死了。那他到底有多“倒黴”呢?比如年輕的俞大猷一心殺敵報國,就考了武舉,也就是咱們說的武狀元,結果他發現考上武舉以後朝廷就把他養在金門了,不給他上戰場的機會,恰巧那時候金門倭寇很囂張,很多老百姓都被殺,可官兵從來都不去打,俞大猷實在忍不了了,就上書請戰,結果被暴打了一頓,還被革了職。為什麽?因為他就沒看出來,那時候明軍很腐敗,當官的根本不敢打。要是朝廷下令去打,他們不打也得打,可朝廷都沒下令呢,這些人當然是能躲就躲,這俞大猷太不懂上頭的小心思了。

    再比如平定安南叛亂,基本都是俞大猷打的,累死累活打了打勝仗,平定了邊疆。結果一堆人升官發財,沒他什麽事,最後還是嚴嵩實在不好意思了,給了他五十兩銀子安慰安慰。為什麽,因為這場仗後麵是嚴嵩的小舅子歐陽必進。打了勝仗,嚴黨寫捷報,功勞本上全是嚴嵩小舅子和其他心腹的功勞,俞大猷從來不討好上司,更不可能是嚴黨,功勞本上哪有他什麽事。

    浙江跟胡宗憲混那次更慘,浙江的倭寇是最厲害的,朝廷怎麽剿都剿不滅。胡宗憲就故意放開一條道,任倭寇逃走。大概意思就是隻要能平定這裏的倭寇,是殺光還是讓他們逃掉無所謂。俞大猷直性子是鐵定不同意的,惹的上司胡宗憲非常不爽。結果事情敗露,朝廷問罪,胡宗憲把鍋全都甩在了俞大猷身上,差一點死在牢裏麵。

    類似的倒黴事還有很多,有人說俞大猷一生“四為參將,六為總兵,兩為都督”其實就是“七次屈辱,四次貶官,一次入獄”。但是俞大猷受再大的委屈不在乎,背黑鍋也不喊冤,隻要還能打仗就行,不記仇。我有時候也在想,如果俞大猷不是這麽“傻”,不是這麽好的脾氣,那他就隻有兩個結局,一是像張經那樣,打了勝仗,戰功被嚴嵩的義子趙文華搶了,不服,要把自己的榮譽奪回來,然後直接被趙文華弄死。另一個就是僥幸沒讓上頭弄死,那上麵人以後搶戰功、背黑鍋的事可能也不太敢輕易找他了,畢竟是刺頭,不好惹。

    所以說宣傳是讓一人名人知名度提升的最重要方式。而在那個時代,明朝官方,那些文人墨客全都更喜歡宣傳戚繼光,而非俞大猷。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俞大猷就這麽倒黴,這麽不招人待見?其實這主要還是跟俞大猷的性格有關。俞大猷這個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隻想著殺敵報國,上頭讓他打倭寇,他就打,而且打仗其實是有試探攻擊和死打硬打的,甚至還有跟倭寇勾結的奸臣要“假打”的,俞大猷不管,隻要上頭命令下來,那就是縱虎出籠,場場都是拚盡全力往死裏打。至於體悟上頭的心思,討好上司,巴結上司,他不會,也從來不幹。這跟戚繼光不一樣,戚繼光不光能打仗,情商也高,特別會搞關係,一個人又能打仗,又跟所有同僚關係都好,又有頂級大佬張居正罩著,這樣的人你說周圍人能不跟你一氣,能不大事宣揚讚美你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