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八章 灞橋折柳(2/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4536更新時間:2022-03-19 22:36:14

    李善苦笑拱手,“驟然外放,尚無時日推敲……”

    送別詩是詩文的一大分類,但一般來說都有明確的指向,李善昨晚想了又想也沒找到合適的……反正他也不指望真的以詩才留名。

    嗯,總要給老李老杜小李小杜他們留點機會啊。

    看不少人麵露失望之色,李善在心裏提醒自己……要小心啊,以後還是得盡量削除自己在這方麵的聲望。

    要知道,如今坊間傳言……東山李懷仁,非傳世名篇不出。

    李善知道後啼笑皆非,要自己做些非傳世名篇……可能更困難點。

    隨手折斷橋邊折柳,李善輕聲道:“《詩經》有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今日攜折柳北上,依稀可憶故人。”

    李善身後的馬周嘴唇動了動,可能是想罵身前的裝逼犯……他看見對麵兩人都有意動之色。

    對麵眾人中,站在前頭的兩位身份不凡,魏征此來,已明言代太子相送,他身側是一直賦閑在家的淮陽王李道玄。

    魏征是太子洗馬,李道玄之前雖在李世民麾下,但在奪嫡中並無明顯立場……當然了,在下博一戰之後,他已經站在了東宮的對立麵。

    兩人身後都是小輩子弟,房遺直輕聲道:“如此風儀,必為銘傳。”

    盧承基笑道:“今日懷仁灞橋折柳,他日當為慣例。”

    哎,灞橋相送雖然起源於唐,但其實是貞觀年間才盛行的,因為灞橋為關中交通要衝,但凡東行都要路過,所以在橋邊設驛站,之後送別才固定在灞橋。

    現在好了,李善提前弄出了灞橋送別,就連灞橋折柳的署名權都搶走了。

    不過,柳喻離別之意,古書有之,倒不是李善賦予的。

    一一再行禮後,李善翻身上馬,縱馳過橋,身後是穿戴鎧甲,手持馬槊,背負弓箭的親衛。

    長途跋涉,不可能一直穿戴鎧甲,隻是今日臨行,親衛頭領王君昊特地交代,意為振士氣……這是他叔父名將王伏寶的慣例。

    勒住韁繩,李善回頭望去,共計一百親衛,八十護兵,平陽公主還送來二十親衛,人數已經過了兩百。

    雖然如今代州看似安穩,但不管是李世民還是魏征都提醒過,突厥不會坐視馬邑投唐,必會大舉來犯,這個代縣令的下場是很難說的。

    高政滿雖然決意投唐,但本人的政治立場卻很難說,李高遷是東宮嫡係,劉世讓性情跋扈,又與並州總管李神符有仇……一團亂麻,李善能不能獨善其身,也很難說。

    李善麵無表情的轉過頭看向去路,心中突起豪情。

    當日於山東,那般困境,我也能殺出一條血路,史萬寶、劉黑闥,都是史書上銘刻的名字,不都倒在我的腳下嗎?

    突厥看似勢大,但幾年之後就轟然倒塌,如今到底有多少分量呢?

    裴世矩,你將我送到這個位置上,我如何能讓你失望呢?

    此去河東,必讓你舉薦賢才之名響徹天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