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11章 嚴密的監控(1/2)

作者:時光菌字數:4988更新時間:2020-01-20 00:09:59

    相比於浩瀚無垠的宇宙,占據地球表麵71%麵積的海洋看似觸手可及,實際上卻同樣充滿了未知的神秘。

    太空探索的難點在於距離,遙遠到令人絕望的距離使得即便是以光速前進都無力跨越。

    而海洋探索或許不至於令人絕望,卻也絕對稱不上簡單,其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海水的阻隔。

    相對於大氣環境甚至於真空環境,物質組成相對致密得多的海水會帶來兩個最明顯的問題:

    海水壓力,每下潛10米就相當於增加一個大氣壓,這種效應隨著深度的增加不斷累積,將會給任何海底行動帶來巨大的麻煩。

    想想在外太空的真空環境下,一個密閉設備對抗的無非是內外一個大氣壓的差別而已,而在萬米海淵之中,卻要對抗上千個大氣壓的“泰山壓頂”。

    這無論對於人類設備或者是生物體都是極大的挑戰。

    第二方麵,不論是生物還是人造設備,對於環境的了解和探知實際上都是一種信息收集的過程,而信息的傳遞則需要有載體。

    載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光線(電磁波)、聲音、化學物質、電流甚至於各類輻射都有可能成為載體。

    然而在無邊無際的海洋水體之中,絕大多數的信息傳遞方式都會受到嚴重限製。

    太陽的光芒無法穿透一千米的水體,同理,一個發光體再如何明亮,在海水中你也不可能在一兩公裏之外發現它。

    電磁波、電流、大多數粒子輻射、化學分子,所有這一切都會受到海水的影響無法傳播太遠或者被稀釋到無法分辨。

    唯一相對有效的遠距離傳遞方式,也唯有“聲音”這種載體,並且也遠遠稱不上高效。

    所以除非有什麽超出莫歌認知的黑科技,否則在海底探測方麵,人類的最主要設備就是聲呐設備。

    但是這種探測的有效範圍是有限的,影響聲納工作性能的因素除聲納本身的技術狀況外,外界條件的影響很嚴重。

    比較直接的因素有傳播衰減、多路徑效應、混響幹擾、海洋噪聲、自噪聲、目標反射特征或輻射噪聲強度等,它們大多與海洋環境因素有關。

    做一個簡單的區分,聲呐設備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

    這都很好理解,被動聲呐就是利用體積巨大的敏銳設備去“聽”,主動聲呐就是利用聲波的反射來進行探測。

    隻是兩者的作用距離相差極大,畢竟聲波反射首先來回的距離就翻了一倍,碰到物體之後真正能夠反射的聲波也必然隻是部分。

    談了這麽多,首先是想明一個問題,除非人類對於蟲洞的所在根本不管不問,否則在蟲洞周圍必然布滿了探測設備,而探測設備的主流也必然是各種聲呐設備。

    現在的問題就是,聽覺極其敏銳的莫歌已經聽到了人類聲呐設備的超聲波,那麽是否也代表著他已經進入了被動聲呐的探測範圍?

    這倒是不好。

    就看兩者誰的敏銳度更高了。

    不過很顯然,蟲洞的準確位置算是有著落了,即使莫歌依然沒有直接看到蟲洞的影子,但是他卻能明確的知道,沿著聲呐的源頭找過去想必是沒錯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