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鋼鐵(1/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2730更新時間:2022-08-10 12:09:57

    金陵城,羅誌學看著剛結束不久的四校聯考的報告。

    這一次四校聯考,乃是羅誌學親自做出指示,由禮教部,陸軍軍政部、海軍軍政部聯合部署,由禮教部具體實施的一次教育改革的嚐試。

    其他人並不知道,不過羅誌學心裏已經是把這一次的四校聯考當成了統一高考的嚐試。

    四校聯考,考試範圍也隻覆蓋到省一級,這樣工作量比較小,容易控製,出現什麽問題也能夠及時的調整。

    現在根據報告來看,這一次的聯考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主要是初步摸索出來了一整套聯考的製度。

    後續再試驗個幾年,等到更多高等院校建立起來後,那麽也就能夠逐步擴大高考的範圍了。

    放下報告後,羅誌學自言自語道:“現在,也該把中小學體係建起來了!”

    現在大楚帝國已經有了四所高等院校了,但是卻是依舊沒有相匹配的中小學,,目前招生隻能是結合科舉,直接從各縣學裏招生。

    但是縣學這種機構,並不符合現代意義上的學校範圍,因為這玩意的學生,都是由通過院試的秀才們組成,裏頭的老師說是老師,更不說是管理人員。

    前明時代的縣學,以及大楚帝國接手過來後,並沒有進行太多改革的大楚帝國的縣學,說是學校,更不如說是秀才管理機構。

    這並不符合新式教育體係的要求。

    次日,羅誌學召見了禮教部相關的官員,提出了要建立完善新式教育,在各地設立小學、中學的要求。

    各省最少要有一所三年製高等中學,要求每一個府最少要有一所三年製初等中學,每一個縣最少要有一所三年製高等小學,每一個鎮最少要有一所三年製初等小學。

    至於州,大楚帝國在承順五年的時候就已經推行了廢除不上不下,級別不一的州級機構,部分小州被改為縣,部分大州則是被改革為府。

    由此,大楚帝國的地方行政體係變的更加簡單而統一,由省-府-縣-鎮-村組成。

    為了降低推行新式教育的成本,也是為了順利過渡。

    各縣學、府學的建築一律改革為新式高等小學、初等中學的校舍,原屬人員或調入縣禮教科或改為官辦中小學教師或行政管理人員。

    原則上不做裁撤辭退,這主要是為了降低改革的內部阻力。

    要是縣學或府學改革為新式學校後,有縣學的官員們發現自己丟了飯碗,那肯定是要有意見的。

    為了盡可能的降低內部,尤其是基層的阻力,更是為了保持地方穩定,避免太大的動蕩,羅誌學親自指示要妥善安排原縣學以及府學裏的工作人員。

    各鎮裏的官辦初等小學則是新辦為主,這種初等小學以啟蒙為主,對校舍以及師資要求都不高,耗費也不會很大,隻要文件下去了,那麽各鎮辦一個小規模的初等小學問題不會太大。

    而高等中學的話,受限於師資不足的問題,暫時由省級禮教司主導辦,師資方麵將會有四大院校提供一定的支持。

    不過為了進一步增加師資力量,尤其是理工科的師資力量,羅誌學指示禮教部適當辦若幹所專門用於培養教育人才的師範院校。

    此外,大力鼓勵民間自辦初等教育,對現有的私塾進行審查考核,進行登記注冊,並頒發相關的辦學牌照,並按照新式教育體係進行統一的學製、學籍管理,並給私辦學校的學生辦理官方承認的畢業證書。

    同時對偏遠地區,貧困地區並且運營困難的鄉村私塾進行適當的資金補貼。

    羅誌學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其實不算高,一個縣才一所高等小學,一個府才一個初等中學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