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四十九章 李氏製鐵的野望(1/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3214更新時間:2022-11-16 12:45:41

    線膛火炮這東西,羅誌學其實也早早讓人研究了,但是這東西比蒸汽機還難搞!

    不是設計的問題……還是那句話,設計這東西其實沒什麽難度,尤其是有了羅誌學之後,後世的羅誌學哪怕沒有見過豬跑但是也吃過豬肉啊,哪怕不知道豬長啥樣,但是豬肉他肯定知道長啥樣。

    對於槍炮這東西他也有著基本的認知,後世的槍炮大部分都是有線膛的,嗯,先進的三代以及以上的坦克炮例外,主流三代坦克的火炮采用的是滑膛炮,這是為了更好的發射穿甲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英國和印度以及少數小國例外……他們似乎更注重傳統而不采用滑膛火炮!

    除了坦克炮外,後世的槍炮幾乎清一色的線膛炮,羅誌學對此哪怕了解的不多,但是也知道線膛火炮的炮管內部是有螺旋的膛線的。

    然後和幾個腦洞比較大的工程師們反複商量一二,基本上線膛火炮的線膛設計也就有了。

    但設計出來了不代表能夠造的出來,造出來的不意味著能用。

    這鬼東西對材料以及加工學的要求,比早期的瓦特蒸汽機還高……要在炮管內部刻上膛線,並且讓膛線經久耐用,那麽炮管材料就不能太軟,太軟的話,發射一次那麽膛線就要被磨損掉了。

    其次,不能太軟的同時,你還不能太硬……要不然的以大楚帝國目前的悲催加工能力無法加工……生鐵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楚帝國除了鑄造外,幾乎沒有辦法對生鐵進行加工。

    這玩意的含碳量太高,材料太硬而且還很脆,成型後的二次加工非常的麻煩。

    除了炮管材料外,對炮彈本身也有要求……你都采用線膛了,那麽就不能用圓球形炮彈了,如果采用圓柱形炮彈的話,那麽就要對炮彈的外形進行設計,這又設計到了空氣動力學部分。

    然後設計出來了,你的炮彈加工精度必須非常高,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讓炮彈和炮膛貼合,減小間隙,讓炮彈卡著膛線旋轉出膛……

    這一係列技術難度最終都引向了一個問題:材料!

    這也是大楚帝國發展工業以來所遇到的最多,也是最大的問題,材料的問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困擾著大楚帝國的工業界,因為材料無法滿足要求,很多看似前景美好的工業設計都無法被實現。

    之前的蒸汽機搞了十幾年,其實也是一直被材料問題卡著。

    而線膛火炮也進行了幾年時間預言,但是同樣被材料問題卡著。

    最後大楚帝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彈藥問題,那就是碰撞引信。

    到目前為止,楚軍使用的一係列榴炮彈,所采用的引信還是木製引信,這是一種定時引信,引爆的時間取決於引信的長短。

    最近兩年工業部下屬的彈藥研究所搞出來了金屬圓盤引信,但是還是屬於定時引信,隻不過可靠性以及準確性要比木製引信更強。

    而楚軍,尤其是海軍方麵一直想要搞出來一種碰撞引信,以便讓炮彈在擊中目標後再爆炸。

    這不僅僅能夠有效的降低啞彈率,還能夠為海軍的艦炮帶來一種貫穿敵人戰艦裝甲後再爆炸的彈重,即穿甲爆破彈!

    可惜的是,這鬼東西研發起來也很麻煩。

    諸多研究以及設計,最終都會因為材料問題而延後乃至擱淺……這也是大楚帝國為什麽這些年來會持續投入重金,大量的人才進行各種基礎研究的原因了。

    不僅僅有官方的皇家理工學院,工業部直屬的各大研究所這些純理論研究的機構,各大企業在這方麵也是投入巨大,漢天機械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們為了研發出來更好的機床,為了搞出來性能更高的機床用刀具,在材料領域裏一直都是投入非常大的。

    而這種大投入也是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無比的回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