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二十九章 迫擊炮(2/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5544更新時間:2023-12-12 23:20:08

    黑色槍管,這是區分大楚帝國槍械製造技術劃分的重要特征,在二十三年式步槍之前,所有槍械,包括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都是明亮鋼鐵顏色,但是二十三年式之後,槍管顏色清一色的黑色。

    順帶一提,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這玩意在陸軍之前的定位裏其實也是過渡武器……那個時候陸軍念念不忘的是前裝線膛步槍,並且當初就很樂觀的認為前裝線膛步槍的技術能夠在承順二十五年左右就成熟,然後頂多二十七年左右就大規模批量裝備。

    但是陸軍低估了線膛武器的技術難度以及價格……實際上第一跨能夠投入使用的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在承順二十八年才完成研發,但是價格非常感人,陸軍發現新武器有了,但是自己用不起……隻能眼睜睜看著隔壁的近衛軍率先裝備使用十六型步槍,自己隻能繼續用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

    二十年式火帽擊發槍,從承順二十三年開始生產,一直生產到了承順三十一年足足八年時間,累計量產超過兩百萬支,一款本身定位於過渡武器的火帽擊發槍,硬生生的變成了新一代的主力單兵武器,全麵配屬陸軍各部隊以及海軍還有近衛軍,武裝稅警等,和之前的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構成了大楚帝國的火帽擊發槍時代。

    哪怕直到現在的承順三十九年,雖然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早就停產了,但是大量庫存,再加上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的早期產能受限,而需要換裝的部隊又太多,所以直到今天,依舊還有大量的民兵以及部分三線駐防部隊還在使用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

    二十年式火帽擊發槍之後,大楚帝國在數年後,也就是二十八年研發成功了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這玩意倒是真正意義上的過渡武器了。

    因為線膛技術成熟之後,後裝線膛步槍也就能夠搞出來了,所以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隻生產了兩年,累計生產了大約十萬支,主要裝備近衛軍後就退居二線。

    這個過程裏,軍方已經搞出來了十七型後裝線膛步槍,因為采用的是紙殼整裝子彈,漏氣非常嚴重,測試裝備中甚至導致了多名士兵被漏氣所傷而失明,一線士兵們對這種步槍非常抵觸,一些擬定裝備這種步槍的部隊甚至拒絕,裝備發過去了人家也不用,而是繼續用老式的火帽擊發槍!

    這玩意,能不能殺敵是個未知數,但是殺傷自己人是肯定的!

    因為問題實在嚴重,將士抵觸心理強烈,再加上那個時候其實也在研發金屬子彈了,所以十七型步槍隻是少量試驗裝備後就被撤裝。

    再過來就是十八型步槍了,這可以說是一款劃時代的產物,研發時間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也就是火帽剛研發成功的時候。

    十八型步槍的研發成功,也是大楚帝國在槍械技術的諸多突破後的集大成產物。

    火帽的研發成功,意味著擁有了子彈底火技術,所以有了紙殼子彈,而紙殼子彈不好用後,又順勢搞出來了全金屬子彈。

    前裝線膛步槍上使用的線膛工藝技術,同樣可以輕易的移植到後裝線膛步槍上。

    最終搞出來了十八型步槍,一款采用旋轉後拉機前段閉鎖,發射全金屬子彈的單發後裝線膛步槍,從三十年研發出原型槍,三十一年小規模生產,三十二年開始大規模批量生產裝備,並參與了中南半島一係列戰役,表現的相當出色。

    其產能攀升的也非常快,等到承順三十九年的時候,各子型號已經累計生產一百四十萬支,不過依舊沒能完成陸軍的全麵換裝。

    陸軍裏還有相當多一部分的二三線部隊還在用老舊的前裝線膛步槍甚至火帽擊發槍呢。

    陸軍方麵是想要把全軍正規軍都完成後裝線膛化的,可惜軍隊規模太大,而軍費也有限,同時很多一些看似舊式的步槍,比如後麵生產的二十三年式最後改進型的以及十六型前裝步槍也沒用幾年,總不能直接就扔了不是。

    所以這種換裝速度看似大,但是依舊要持續很多年。

    從三十年開始,到現在也持續了九年之久,這麽長的裝備使用下來,也陸續發現十八型步槍的一些不足,並對其進行改進。

    預定管內彈倉就是一大重要改進,但是負責改進的河北武器公司卻是直接搞出來了盒式彈倉版本的二五步槍。

    說實話,陸軍對這玩意其實並不滿意,認為這玩意的下突彈倉將會嚴重影響到士兵的戰術動作,而且很醜……隻是迫於無奈才下單裝備使用,就想著先拿這玩意過渡幾年,然後等到先進小口徑連發步槍弄出來後,直接一次到位進行全麵的換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