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三十八章 空調(1/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3162更新時間:2023-12-12 23:20:12

    隨著承順四十年秋,糧食生產扶持計劃正式頒發後,大楚帝國內部再一次掀起了發展的浪潮。

    最為直接的就是進一步開發土地,獲得更多的耕地!

    增加耕地的計劃,主要集中在北方以及西部地區,因為目前隻有這些地方才地廣人稀,同時方便開發。

    像是什麽南洋地區啊,那些地方看著似乎很好,土地肥沃,雨水充足之類的,但也正是因為雨水太多,極為容易發生洪澇,想要大規模的進行農業開發,首先就需要有足夠多的水利設施才行。

    要不然這邊前腳播種,後腳就給你來一場洪水……那還開發什麽啊?

    最為具體的當屬紅河三角洲以及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這兩個地方按照道理來說地理環境也挺好的,但是奈何洪澇太過泛濫,大楚帝國掌控並移民這些地方將近二十年,投入了海量資金修建各種水利設施,最終才把這兩個地方變成了產糧區。

    投資太大了,饒是帝國這麽強悍的國力也撐不住……畢竟帝國需要開發的地區多了去,需要用到錢的地方也多,不可能單獨往這兩個地方投入大量資金的。

    此外還有呂宋群島地區,婆羅洲,東印度群島等諸多島嶼地區……這些地方一到夏秋時分就是連綿不斷的各種台風暴雨,氣候條件可以說相當惡劣,也導致了很多地方看似不錯但實際上想要真正開發出來大規模種植糧食很難。

    相反,北方以及西部一些地方看似貧瘠,似乎和魚米之鄉沒啥聯係,然而卻是更容易開發,並進行大規模種植,以成為重要的產糧區。

    東北地區以及漠南地區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東北地區,尤其是比較靠北的遼北以及黑水省,人們一聽這名字就下意識的認為這些地方是苦寒之地,嗯,在國朝之前的時期裏的確也是。

    但是國朝掌控這些地方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開發,並且引入的馬耕乃至機械化耕種後,這兩個省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幾個平原地區就變成了糧食產區,糧食產量規模極大,人均糧食產量極高。

    到了當代的大楚帝國裏,東北地區依靠這幾片大平原地區,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的第一大糧食產區,也是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區。

    其糧食總產量甚至已經超過了江南省,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的事實。

    除了東北地區外,帝國在最近十幾年大規模開發的漠南地區,其糧食產量也迅速上漲,成為了帝國的主要糧食產區……

    這也是在普通人看來很扯淡的事,這漠南不是草原嘛……你要說搞畜牧業之類的很正常,但是怎麽就變成了糧食產區了?

    但事實就是如此,在漠南省的東部地區裏,比如通遼、赤峰等地也是非常優秀的產糧區……而實際上嚴格上來說,這片地方在地理位置來講,其實也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東北地區。

    到承順四十年的今天,整個泛東北地區的黑土地,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區,僅次於中原地區。

    同時該地也是大楚帝國裏最為重要的糧食輸出地,因為當地普遍地廣人稀,又大規模采取馬耕以及機械化重視,人均糧食產量極高。

    而帝國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就是繼續重點扶持中原,東北這兩大傳統糧食主要產區。

    同時加大力度開發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地區的糧食,比如伊寧地區,又比如後世的新西比利亞州這些地方……

    不過這些地方的糧食開發時間比較短暫,同時因為陸地運輸成本比較高昂等因素,這些地方的糧食主要是供應西部地區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和之前那樣,還需要從中原等地區,通過東西大鐵路調運糧食過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