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五十七章 殺抵君士但丁堡(2/4)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0580更新時間:2023-12-12 23:20:18

    同時仆從軍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個營兵力也會在夜間進行登陸。

    為了攻占恰納卡萊,不算戰艦,楚軍一共調集了三千多人的地麵部隊兵力,主力乃是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一個騎兵連,此外還有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個步兵營。

    而這些兵力在經過以個下午又一個晚上的登陸行動後,悉數登陸上岸。

    第二天一早,簡單休整了一夜的海軍陸戰隊開始向北發起進攻……這種進攻沒啥好說的,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乃是二十五型連發步槍,又配屬了迫擊炮和步兵炮,單純該營本身的火力就非常強悍。

    同時還得到了一個七十五毫米炮兵營的支援。

    強大的火力,足以摧毀任何敢於正麵抵抗的奧斯曼人軍隊。

    僅僅用了三四個小時,海軍陸戰隊就把戰線直接推進到了恰納卡萊城,而城內的奧斯曼人守軍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了,撐死了也就隻剩下幾百人殘兵敗將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接下來海軍陸戰隊依舊沒有進城去親自搞清剿作戰,而是讓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千兵力入城負責最後的清剿戰鬥。

    入城打巷戰,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零散的戰鬥很容易導致傷亡,楚軍正規軍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親自跑去打這種巷戰,而是會讓仆從軍來承擔巷戰任務。

    之前的一係列歐洲作戰裏,正麵攻防戰結束之後的城區清剿作戰,基本都是由仆從軍所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楚軍口中的巷戰其實和後世人說的巷戰也不太一樣。

    一方麵是當代土著國家的城市建築都不咋地,絕大部分城區建築都是木頭建築,石頭建築其實很少的,更別說什麽鋼筋水泥建築了,沒有良好的巷戰地形基礎。

    這意味著這些土著城市的建築扛不住楚國人的炮火,土著守軍想要打巷戰的話,他們連藏身作為依托的堅固建築其實都找不到多少。

    另外一方麵,也是最重要,占據主要因素的因素,那就是打巷戰其實對通信,組織能力、軍心士氣乃至後勤補給能力等等要求都比較高,不是你想要打就能打的。

    戰五渣軍隊打野戰的時候幾百人幾千人聚集在一起,打起正麵進攻之類的問題還不大,但是你敢讓他們打巷戰,你就要做好兵力一散出去,立馬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的準備。

    就算士兵不跑路,但是當代的通信以及組織能力也不行,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指揮,讓零散兵力進行相互的配合,最後的結果說好聽是打巷戰,說不好聽就是分散出去,讓他們各自為戰。

    所以當代楚軍口中所謂的巷戰,和後世的巷戰不是一個概念……準確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戰,更多的是清剿敵人的零散潰兵。

    當然,這種清剿作戰也會遇上抵抗,大多是零星抵抗,極少數是有組織的抵抗,因為地形過於複雜而也會讓己方出現一些傷亡,但是整體可控,傷亡數量不大。

    但是既然有仆從軍可以當炮灰用,楚軍自然不會傻乎乎的用正規軍去打,能避免正規軍的傷亡總歸是好事。

    然而如果沒有仆從軍可用的時候,楚軍也不會畏懼巷戰,該用正規軍打還是用正規軍打,並且打起來比仆從軍凶猛多了。

    之前的伏爾加河的兩場戰鬥,即阿斯特拉罕戰役以及察裏津戰役裏,楚軍因為沒有仆從軍一起作戰,所以都是用正規軍打一係列的戰鬥,包括巷戰,甚至參戰的還是楚軍裏最為精銳的甲等戰備師呢。

    東歐方向的作戰,之所以沒有仆從軍,主要還是因為地理、交通等因素,楚軍在中亞方向雖然也有兩個殖民地國家,即哈拉汗國、希瓦汗國。

    但是楚國人在這一方向的殖民政策,和在其他海外地區的殖民政策不太一樣,因為臨近中亞兩河省本土,因此在這一地區裏的殖民政策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掠奪,更多的還是不斷的侵吞土地,持續移民,擴大控製區為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