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九章 為國取士(2/2)

作者:紅蓮素心字數:5388更新時間:2021-11-01 09:18:07

    高順說完,把事先準備好的奏章給眾人傳閱,眾人看了一眼,都看向高長恭。

    高長恭見該他出麵了,於是解釋道:“順豐的意思是,對於推舉上來的士子進行考核,分經義、策論、詩三科。

    經義者,經書也;策論者,時文也;詩者,不必贅述,以此三科考士子之才學,確保其為有識之士。”

    高長恭這麽一解釋,大臣們都明白了,此時還沒有考試的概念,高順此舉可謂是開創先河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侍中高元遙道:“如此考核,恐怕沒有幾人能夠通過,若是最後沒幾人通過,豈不是天下人取笑。”

    高元遙說出了眾人的憂慮,高順聞言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共尊顯之,代天牧民。

    理應上傳下達,政令通行,使民鹹知上意,反映民情,使皇上能及時安撫百姓;

    勸誡帝王,通達時變,廢除劣法,教化百姓,如此必須為有學之士,道德君子。

    若官員無德,則陽奉陰違。不盡於職,遭遇饑年,民無積蓄,無以度日,離開田土,不務農事,五穀不勤,國家何豐矣。

    地方官吏不懂政治,多次下詔要,勸民農桑,無動於衷,行動不力,奉詔不勤,勸民不明,有陽奉陰違之失。

    然農民甚苦,而官吏漠然待之,廢田傷民,自取滅亡,甚有官員利用權勢,投機取巧,賺取差價,與民奪利。

    如此朝廷選官,必須要考核德行,而德行之本,是為學識,明理,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安邦,此為正道。”

    高順在陳國講學的經曆,讓他的口才更進一步,如今滿朝文武,比高順更有學識的恐怕沒幾個。

    大臣們聽了半天,心裏暗暗吃驚,高順父子一文一武,這是要無敵的節奏。

    “諸位大人還有什麽疑問麽?”

    高順說了半天有些口渴,於是讓侍女上茶,是衝泡的茶,他自己先喝了一口。

    兩番長篇大論下來,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大臣們也都渴了,於是學著高順喝茶。

    然而衝泡的茶水一入口,斛律光當時就噴了出來,道:“這是何物,為何如此苦澀。”

    高順見狀也不怪罪,而是笑道:“將軍飲的太急了,此為飲茶,需要小酌慢飲,先苦而後甘。”

    茶水有些燙,斛律光應該是大意了,其他人聽了高順的話,再次嚐試,果真如他所說。

    對於高順弄出來的東西,高長恭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泡茶此煮茶省時省力,比較對他的胃口,所以王府早就換了,就是可憐了高順好不容易炒出來的茶葉。

    眾人喝了幾口茶,再次回到正事,高順把道理講的很明白,朝廷選官光靠舉薦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考試。

    接下來高順又舉了些例子,比如一個官員如果不識字,連告示都不會寫。

    如果不會算數,連稅收都弄不明白,一定會被小吏糊弄,沒文化的壞處太多了,大臣們也都明白,而且形勢比人強,他們也鬥不過高順父子。

    經過一番商討,這件事就定下來了,由中書省擬旨,以皇帝的名義下發,聖旨的內容和高順先說的差不多,根本就是他的意思。

    寒門現在還不能動,在這其中讀書人也不多,如此那就先從大族裏找,但朝廷也沒說不能推舉寒門子弟。

    推舉加考核,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召令一下發,天下讀書人都活躍起來,因為這次朝廷要的人太多了,足足一百人!

    一連忙活了幾天,把準備準備工作作好,這時所有人終於發現了,在這個過程中,主導者始終是高順,而高長恭隻是替他撐腰。

    如此猜想,高長恭能夠攝政,恐怕也與高順有關,事實上攝政這個詞就是高順提出來,由高長恭說出來罷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