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七章 魏征之父(2/3)

作者:紅蓮素心字數:5728更新時間:2022-03-11 11:08:30

    高順見他終於回話,知道他猜對了,要對付這位剛直不阿的著作郎,必須投其所好。

    “先生若是未忘誌向,在下不才,願助先生完成,隻不過先生要隨我去鄴城。”

    高順不想以身份壓人,所以始終沒表明身份,至於答應他修晉書,也不是什麽難事,翰林院、國子監不缺讀書人。

    “你是何人?如何幫我?”

    魏長賢一臉警惕,自從他被貶以後,多年來無人問津,魏收在時還好一些,可魏收死的太早了。

    魏收死後,隻留下一個過繼的兒子,能力不是很突出,在禮部當了一個小官。

    朝中無人幫襯,自然問沒人會想起他,魏長賢曾經譏諷時政,但高長恭繼位後又看到了希望。

    可惜他等了幾年,朝廷也沒有征召他,他心中有怨,覺得朝廷不重視他的建議。

    然而他哪裏知道,朝廷哪裏是不重視,而是根本顧不上,修史書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一般都是正統王朝的蓋棺定論。

    而齊國隻是三國之一,不是華夏正朔,其實是沒資格修著大一統王朝的史書的。

    如此他的奏章自然沒人理睬,大家都忙著自己的事兒,禮部同樣有很多工作。

    魏長賢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得不到賞識,想要自己嚐試,結果他那點俸祿買書都不夠。

    即便如此,他依舊慢慢進行,如此他才需要自己種菜,實在是有點燒錢。

    “嗬嗬,先生若是不忘誌向,等到了鄴城,自然會知道我的身份。

    實不相瞞,在下此次前來,就是為了先生,先生如果肯出鄴城,在下可以為先生找一些幫手,比如國子監裏的學生!”

    聽到國子監生,魏長賢眼睛亮了亮,國子監他是知道的,哪裏聚集了不少傑出的學子。

    科舉固然可以一步登天,可現在的科舉並不成熟,走科舉道路大多擔任小官小吏,要想再進一步,就需要到國子監進修,可謂是優中選優。

    現在的國子監,高順是名義上的祭酒,而實際主持的人,是大儒陽休之。

    陽休之,字子烈,北平郡無終縣人,齊國知名大學問家。

    出身北平陽氏,北魏前軍將軍陽固之子,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出生,始任州主簿。

    陽休之雋爽有風概。少年勤學,熱愛文藻,與祖鴻勳有往來,弱冠之年即有聲譽。

    在北魏,曆官中書侍郎,北齊天統年間陽休之為吏部尚書,凡所選用,才地俱允。

    高順起用陽休之,算是給薛道衡找了個幫手,薛道衡畢竟還是年輕了些,需要有人指點。

    而高順經常不在鄴城,陽休之主持國子監,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為齊國改革出了不少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