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零七章 大業五年(2/3)

作者:紅蓮素心字數:5718更新時間:2022-03-11 11:09:01

    “魏閣老這話有些偏頗,老夫不是說不治理水患,而是說沒必要大興土木,去修什麽水渠。”

    看著下方爭吵的二人,高順麵無表情,這四年來,齊國一直在穩定發展,完善各方麵工作。

    高長恭在幽州,已經完成了長城的修建,那些勞工都被遷到遼州,繼續向北建設。

    經過四年的發展,遼州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室韋已經適應了農耕生活,朝廷設置了吉州和黑州,正式成為齊國領土。

    那些勞工到了東北,朝廷終於還他們自由,讓他們在東北大地成家立室,算是補充了一下人口。

    可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部分從國內征調的民夫,他們習慣了給人打工,已經不願意兄弟。

    這些人有幾萬人,是新興的工人階級,國內的市場已經飽和,根本沒地方安頓他們。

    按理說這裏麵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可以回到國內享受安定的生活,可其中大部分人都不願意享受,表示想繼續幹活。

    和耕種比,這種雇傭方式的確更容易創造效益,要不是官府管控,會有更多人加入他們。

    麵對這些富裕的勞動力,大臣們對他們的安置產生了分歧,一部分覺得可以啟動運河計劃,這是早些年就定下來的。

    而另一部分人覺得沒必要開鑿運河,而是讓他們去開墾土地,畢竟現在齊國的耕地麵積還沒有飽和。

    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糧食問題也提現出來,要不是有南方的支撐,北方很可能會出現饑荒。

    可是從南方運糧,運輸又成了問題,陸路運輸速度慢、消耗大,不如水路便捷。

    而水路又受到河道限製,根本無法貫穿南北,所以有一部分大臣也開始支持修運河。

    一邊是自給自足,一邊是南糧北調,都是為了民生大計,誰說的都有道理,如此就吵了起來。

    如今的內閣,人員也發生了變動,陽休之和徐陵先後去世,高順啟用了裴蘊和房彥謙,同樣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裴蘊,河東聞喜人,陳朝都官尚書裴忌之子,門蔭入仕陳朝,起家直閣將軍,出任興寧縣令。

    裴蘊性明辯,有吏幹,一開始在陳朝做官,任過直閣將軍、興寧令,但他卻始終思念著北方的故土和親人。

    大業初,考績連最,高順聞其善政,征為刺史州官。

    當時南方初治,戶口脫漏現象很嚴重,年齡不實“或年及成丁,猶詐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賦”。

    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齊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不利於發展生產,成為當時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因為裴蘊曾經做過刺史,對其中的內情比較清楚,於是他上疏,提出了一整套核實戶口的措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