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6章 救國之物(第一更,求訂閱)(2/2)

作者:無語的命運字數:4022更新時間:2022-01-22 20:15:42

    可這是事實啊!

    甚至在清代《金薯傳習錄》的記載中,也特別強調它的產量極高,“上地一畝約收萬餘斤,中地約收七八千斤,下地約收五六千斤”,當然了,這難免有些誇張,但它的產量很高卻是事實。

    “施大人,這,這,畝產萬斤,口出狂言可是欺君啊!”

    聽他這麽,施奕文都懶得理他,口出狂言就是欺君了,什麽道理啊,當然了,畝產萬餘斤不過隻是誇張,當然了,施奕文的紅薯是從超市裏拿來品種,它的產量更高,萬斤不過是正常的畝產量,但那是在化肥加成的前提下,沒有化肥的話,五六千斤應該沒問題的。

    “黃尚書,你是福建人,可曾聽過這個畝產萬斤的紅薯?”

    被問到黃克瓚一聽,便搖頭道。

    “不瞞陳大人,我已經離鄉多年,興許是這幾年剛引進的。”

    聽著黃克瓚一口福建官話,施奕文隻是微微一笑,啟六年的福建人不知道紅薯,簡直是再正常不過。

    曆史上,紅薯在中國的傳播是極其緩慢,按《金薯傳習錄》記載,萬曆二十一年(159年),陳振龍在福建試種成功,此後也得到官方推廣,救荒效果明顯。而到乾隆十年(1745年),其後人陳宏謀還在陝西花大力氣推廣甘薯,以預防饑荒。而據《陝西省誌》描述,甘薯雖然在乾隆年間被引進到了陝南,但是直到嘉慶年間才被引種到渭南地區,而且一直都是零星種植,前後兩百年的擴廣,也就是這模樣。

    這也是為什麽施奕文想要借中央層麵的力量加以推廣的原因。

    “畝產萬斤,那必須是上等田,而且百姓勤於耕種,要施很多肥,正常情況下,五六千斤應該沒有問題的。”

    施奕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道。

    “畝產五六千斤!”

    朱由校驚訝道。

    “施奕文紅薯到底是什麽模樣?”

    “臣隨身就帶著。”

    話的時候,施奕文就取出了一個胳膊粗細的紅薯,他可一直帶著的,老沉了。

    “這就是紅薯?”

    別是其它人驚訝,就連身為福建人的黃克瓚也是一樣的驚訝,雖然施奕文在福建也有人種植,可是他真的沒有聽過。

    “黃尚書確實沒聽過這樣的好東西?”

    麵對旁人的問題,黃克瓚連連搖頭道。

    “我要是知道它,在山東為官時,早就此物在山東大加推廣了。”

    黃克瓚的語氣很無奈,他可是在山東當過巡撫的,要是知道有這樣的產量極高的吃食,他又怎麽可能不加以推廣。

    他是真沒聽過啊。

    “黃尚書沒聽過也是正常,畢竟,它也就是在少數一些地方種植而已,知道的人並不多。”

    施奕文主動替黃克瓚解圍道。

    眼下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一個紅薯去得罪任何人,畢竟還需要依靠上下一心,去推廣紅薯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