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一章 河上金橋(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8470更新時間:2022-01-28 01:29:28

    無人下棋,魏羨就離開,朱斂緊隨其後。

    隻剩下陳平安和收拾棋盤殘局的盧白象。

    陳平安靠著欄杆,喝著養劍葫裏的青梅酒,盧白象雙指撚子,快速放入棋盒,哪怕隻是這麽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加上那棋子磕碰、敲擊的清脆聲響,竟然非但不枯燥,反而有些賞心悅目。

    陳平安心生佩服。

    若非自己實在對下棋沒有天賦,加上覺得手談一事,太過耗費光陰,會耽擱練拳練劍,不然陳平安還真想好好琢磨如何下棋。

    姚近之姍姍而來,在驛站內她便摘了帷帽,落座後,對差不多收拾完棋子的盧白象說道:“盧先生,我們手談一局?”

    盧白象看了眼天色,笑道:“估計是一場鏖戰,天黑之後下棋,我是無妨,就是不知姚小姐到時候能否看清棋局?”

    姚近之點頭道:“十五月圓,借著月光,應該勉強能夠看清,盧先生不用擔心此事。”

    猜先。

    盧白象執白,姚近之執黑。

    陳平安站起身,看了雙方先手走勢,沒看明白深淺盈虧,便回到長椅上,盤腿而坐,緩緩喝酒。

    由於隊伍中有兩位大泉供奉,陳平安不太願意泄露“薑壺”的底細,所以白天喝酒都喝不太痛快,畢竟修士和武學宗師都眼尖,可能一個持壺抬臂的姿勢幅度,就能夠看出蛛絲馬跡。陳平安神遊萬裏,不知不覺,等到回神,姚近之竟然已經離去,盧白象又在那邊獨自收拾。

    盧白象一邊收拾棋子,一邊笑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去那座坐落於彩雲間的白帝城看看。好一個‘奉饒天下棋先’,令人心神往之。”

    陳平安脫口而出道:“我有個……學生,下棋很厲害,以後你們見了麵,可以切磋。”

    少年崔瀺,或者說崔東山,那可是曾與白帝城城主手談十局的大國手。

    不過承認崔東山是自己弟子,還是讓陳平安有些無奈,畢竟總不能說是朋友。

    盧白象卻沒有太較真,隋右邊也好,姚近之也罷,兩局棋,都沒能讓他在棋盤山使出七八分氣力,隻不過隋右邊是真輸,姚近之卻是隱藏了棋力,但即便她傾力而為,還是輸。對於自己的棋力之高,盧白象近乎自負,在那個遙遠的江湖百年裏頭,身為魔教開山之祖的盧白象,除了武學上一騎絕塵,下棋亦是無敵。

    盧白象真正好奇的是陳平安年紀不大,又不是這座浩然天下的儒家子弟,竟然就有學生弟子了。

    閑聊了幾句郡城的風土人情,盧白象就去歸還棋盤棋盒,陳平安獨自留在亭內。

    已是秋末時分,按照隊伍行程,到了蜃景城外邊那座渡口,差不多剛好入冬。

    聽說蜃景城下了大雪後,是世間少有的美景。

    陳平安心境祥和,武道一事,比起剛剛離開倒懸山那會兒的預期,十年後躋身第七境,即金身境,進展已經算是極快,遠遠超乎想象,歸功於飛鷹堡內外兩場生死大戰外,後邊還有藕花福地和邊陲客棧一連串的廝殺,不但成功躋身了五境,而且底子打得雄厚結實,即便現在就破開瓶頸,一舉進入六境,陳平安都不會覺得腳步輕浮。

    不提其中的種秋,其餘諸如頭頂五嶽冠的金丹修士,福地第一人丁嬰,大泉王朝守宮槐李禮,陳平安哪一個贏得輕鬆了?

    陳平安不敢相信六境入七境,得有多難,到底需要怎樣的機緣和底蘊。七境之後,是羽化境,又名遠遊境,一位純粹武夫真正一步登天,能夠如山上仙人一般禦風遠遊。

    純粹武夫的九個境界,加上秘不示人的真正止境,總計十個。

    其中第八境遠遊境,陳平安最是向往。

    冷冷清清的夜色中,哪怕騎乘馬匹都在修習劍氣十八停的陳平安,難得偷懶一回,就隻是坐在涼亭喝酒發呆。

    直到姚鎮和孫女姚近之散步而來,陳平安才站起身,發現老人臉色不太好看,姚近之輕聲道:“此地郡守,宴席上隻與爺爺聊沙場往事,爺爺喝酒盡興,郡守府在私底下,卻遣人送了一份重禮來驛站,意思是希望爺爺入京後,在朝堂上照拂他這個門生一二,把爺爺氣得不輕。”

    姚鎮輕輕一拍膝蓋,神色落寞,感慨道:“想當年多好一個年輕人,朝氣勃勃,有一身正氣,上陣廝殺從不怯戰,怎麽到了官場,不過十餘年,就變了這麽多。”

    姚近之笑道:“爺爺,十年不短了。烏紗略戴心情變,黃閣旋登麵目新。”

    姚鎮冷哼一聲,“畫蛇添足!廟堂上,休想我幫這小子說半句違心話。”

    姚近之笑著問道:“難不成他不送禮,爺爺你就會因為以往攢下的交情,為他說好話了?顯然不會,既然橫豎都不會,他還不如賭一賭,賭爺爺你曉得官場的身不由己,也要入鄉隨俗了,賭爺爺入主兵部衙門後,要拉攏起一撥行伍舊人,免得被京官勳貴們排擠。到時候孤立無援,形勢所迫,爺爺說不定第一個記起來的名字,就是本地郡守了。”

    姚鎮苦笑不已。

    陳平安並未插話,不過爺孫二人願意當著外人的麵,說這些彎彎腸子的官場規矩,陳平安隻當是一門千金難買的學問,聽在耳中便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