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六章 人生若有不快活(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7032更新時間:2022-01-28 01:30:19

    雖然嘴上這麽說,老人仍是跳下牆頭,走回自己茅屋。

    其實他是知道原因的,那個小子曾經在這牆頭上打過拳嘛。

    寧姚從袖中拿出一支卷軸,將酒壺放在一邊,然後趴在牆頭上,攤開那幅光陰長河走馬燈,這已經是第三遍還是第四遍了?

    畫卷上,場景是在那個她也去過的神仙墳,一群孩子正在放紙鳶,有個黝黑幹瘦的孩子,一個人遠遠坐在別處,顯得形單影隻,有同齡人放飛紙鳶的奔跑過程中,路過那個家夥身邊,拽了拽紙鳶,然後蹲下身,撿起一塊泥巴,狠狠丟擲過去,看到那個轉身就跑的身影,手有紙鳶的高大孩子,哈哈大笑。

    寧姚伸出一根手指,在那幅畫卷上敲了敲,剛好戳在那個高大孩子的腦門上,她嘀嘀咕咕了一些。

    她然後收回手,就這麽安安靜靜看完這幅畫卷。

    咫尺物當中,其實還有不少,不過她每次都隻會看一幅。

    她翻轉身,雙手疊放在後腦勺下邊,輕輕搖晃一條腿。

    喜歡他,與畫卷無關。

    看過了一幅幅畫卷,隻是從喜歡,變成了更喜歡。

    她寧姚,喜歡誰,與天地無關。

    陳平安可以為了她,傻乎乎練習一百萬拳。

    可這很了不起嗎?

    寧姚睜開眼睛,她覺得自己哪怕死一百萬次,都可以繼續喜歡他。

    ————

    茅小冬告訴陳平安,大隋京城的暗流湧動,已經不會影響到山崖書院,最開心的當然是李寶瓶,拉著陳平安開始逛蕩京城四方。請小師叔吃了她經常光顧的兩家陋巷小飯館,看過了大隋各處名勝古跡,花去了足足大半個月的光陰,李寶瓶都說還有小半有趣的地方沒去,但是通過崔東山的閑聊,得知小師叔如今剛剛躋身練氣士二境,正是需要日夜不休汲取天地靈氣的關鍵時期,李寶瓶便打算按照家鄉規矩,“餘著”。

    陳平安開始真正修行。

    以白天特定時辰的純正陽氣,溫煦髒腑百骸,抵禦外邪、渾濁之氣的侵蝕氣府。

    以夜間某些時刻汲取的清靈陰氣,著重滋潤兩座已經開府、安放本命物的竅穴。

    由於金色文膽的煉化,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儒家修行,茅小冬就親自拿出一部詩集,指點陳平安,通讀曆史上上最著名的百餘首塞外詩。

    得知陳平安這麽遙遠的遊曆,竟然在兩洲版圖上,連一座古戰場遺址都不曾親臨觀摩,隻有在那小小的藕花福地,看過一群僧人在一座戰場誦經念佛,所以又將陳平安教訓了一通。

    日夜遊神真身符,已經被茅小冬“關門”,不然符籙品秩再高,靈氣流逝速度再慢,都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開門之法,則是崔東山在陳平安詳細講述真身符的來曆後,崔東山回去揣摩、搗鼓一番,真就成了。

    崔東山舔著臉說想要翻翻那本《丹書真跡》,他願意每翻一頁書,支付給先生一顆小暑錢。

    陳平安沒答應。

    裴錢陪著陳平安和李寶瓶逛了幾次,實在是覺得在書院更舒服些,每天走來走去,晨出晚歸,累個半死,哪裏有在崔東山院子那邊跟李槐吹牛打屁、玩五子棋,後來就找借口留在書院,陳平安也覺得裴錢走了這麽遠的路,一步不比他們少,

    就由著裴錢在書院嬉戲打鬧,不過每天還會檢查裴錢的抄書,再讓朱斂盯著裴錢的走樁和練刀練劍,關於習武一事,裴錢用不用心,不重要,陳平安不是特別看重,但是一炷香都能不少。

    茅小冬經常會與陳平安閑聊,其中有說到一句“法令,隻是治國工具,而非製治清濁之源。”

    應該是茅小冬擔心陳平安這位小師弟,不小心在法家一途上越走越遠,不得不出聲提醒。

    茅小冬當時笑道:“這句話可不是我們儒生所說,不是故意貶低法家而抬高儒學,而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中土法家酷吏,他自己說的。”

    陳平安點頭認可。

    在崔東山的院子裏,裴錢經常和李槐湊在一起,翻來覆去,看那幾本江湖俠客的演義小說,看得有快有慢,所以經常會為了該不該翻書頁而爭吵,偶爾李寶瓶也會陪著看一會兒,不過裴錢和李槐喜歡看那刀光劍影、血肉橫飛,蕩氣回腸的生生死死。

    李寶瓶也看這些,隻是更喜歡看那些可能連名字都沒有的人物,瞎琢磨,為何此人會在書上此地、說此話行此事。

    朱斂有天拿出一摞自己寫的文稿,是寫書中一位位俠女紛紛落難、慘遭江湖名宿和無名小輩欺辱的橋段,於祿偷偷看過之後,驚為天人。

    朱斂覺得於祿不愧是自己的知己,極為投緣。

    崔東山書房那邊,堆滿了仙氣縹緲的古畫,一幅幅畫卷上有鳥語花香,有空山新雨,還有老叟寒江垂釣圖。

    結果當晚就給李槐和裴錢“畫蛇添足”,在這些傳世名畫上邊,擅自勾勾畫畫,大煞風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