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間且慢行(2/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8856更新時間:2022-01-28 01:30:24

    陳平安抹了把額頭汗水,絮絮叨叨,罵著那位白鵠江水神娘娘。

    最後陳平安隻好找個由頭,安慰自己,“藕花福地那趟光陰長河,沒白走,這要換成早先時候,指不定就要傻乎乎給她開了門,進了屋子。”

    逐漸心靜下來,陳平安便開始聚精會神翻閱書籍,是一本佛家正經,當時從山崖書院藏書樓借來六本書,儒釋道法墨五家典籍皆有,茅山主說不用著急歸還,什麽時候他陳平安自認讀透了,再讓人寄回書院便是。

    陳平安突然合上書,走出屋子,來到廊道欄杆處。

    事出無常必有妖。

    樓外雨已停歇,夜幕重重。

    陳平安伸手按住欄杆,緩緩而行,手心皆是雨珠破碎、合一的雨水,微微沁涼。

    陳平安攤開手掌,低頭望去。

    他跳上欄杆,緩緩而行,眺望遠方,紫陽府外鐵券河,河外又有青山。

    當下身處黃庭國、紫陽府、紫氣宮的藏寶閣高樓,簷下欄杆上。

    思緒飄遠。

    陳平安想起先前青鸞國之行,在酒樓聽當地百姓酒客說那場佛道之辯,因為有那麽一個僧人撐傘在外、儒生簷下躲雨的故事。

    若是趕路時遇上下雨,自然就會尋找屋簷躲雨。

    又記得陸台曾經在飛鷹堡小院感慨,人間的遺憾,多是“留不住”三字。最深的肺腑之言,不過是對種種風景、種種人的一句且慢行。

    陸台又說,我們很難對世間諸多苦難,真正感同身受。所以當苦難臨頭,具體落在一個人的身上,誰都會措手不及。

    且慢行。

    慢。

    那座觀道觀的觀主老道人,在以藕花福地的眾生百態觀道,道法通天的無名老道人,顯然可以掌控一座藕花福地的那條光陰長河,可快可慢,可停滯不前。

    可是四座天下的光陰洪流,別說掌控,就是想要攔上一攔,據說連道祖都做不到,故而至聖先師曾經觀水有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崔東山說過天下所有山頭仙府、人間城池皆有玄妙,加上戰爭和諸子百家的學問,都牽涉到光陰長河的流逝速度,是聖人們希望換一種法子,求一個慢。

    已經站得那麽高、看得那麽遠的三教聖人,到底為何非要慢下來?

    至聖先師,佛祖道祖,這三位開天辟地之功的聖人眼中,又到底在看什麽?以至於一定要三座天下人間,“且慢行”?

    第一次與崔東山遊曆黃庭國,一次在山巔,崔東山陪著他一起練拳,曾經笑言,曆史的車輪前行之時,必然要碾碎許多花草。

    這不是帝王心性的無情之語,而是一位中土醇儒的悲憫之言,那個讀書人,希望所有看到這句話的掌權者,或是當時就坐在那輛馬車上的大人物,能夠低頭看一眼那些稀爛的花草。

    世道慢慢變好,需要擔心嗎?隻要是變好,方向是對的,再慢都無所謂,當然不需要擔心。

    若是世道在變得糟糕,比如曆史車輪,以迅猛勢頭一碾而過,一路碾碎無數花草,哪怕有人想要低頭去看一眼,也未必看得清楚。

    又何談彌補?

    所以才要慢上一些?

    因為若是慢慢而行,哪怕是岔入了一條錯誤的大道上,慢慢而錯,是不是就意味著有了修改的機會?

    又或者,人間苦難可以少一些?

    陳平安一次次在欄杆上緩緩而行,走到盡頭便轉頭,來回反複,一次次行走於欄杆的左右兩端。

    陳平安此時此刻,並不知道一個人自己都渾然不覺的內心深處,每一個深刻的念頭,它們就像心田裏的種子,會抽芽,可能許多會半路夭折,可有些,會在某天開花結果。

    陳平安更不會知道,那些以刻刀用心刻在竹簡上的文字,被他反複咀嚼和念叨,甚至會在大太陽的天氣裏,讓裴錢去曬一曬那些記載著他由衷認可、視為美好文字的竹簡。

    不管那些文字的好壞,道理的對錯,這些都是在他在心田灑下的種子。

    陳平安並不是孤例,事實上,世人一樣會如此,隻是未必會用刀刻竹簡的方式去具象化,爹娘的某句牢騷,夫子先生的某句教誨,一翻而過又重頭翻回再看的書上語句,某個聽了很多遍終於在某天驀然開竅的老話、道理,看過的青山綠水,錯過的心儀女子,走散的的朋友,皆是所有人心田裏的一粒粒種子,等待著開花。

    陳平安仍是不知道,他隻是當做一場散步散心的欄杆緩行。

    人身小天地之中,擁有水字印的那座水府當中,綠衣小童們都停下了手頭忙碌事情,一個個屏氣凝神。

    而擁有金色文膽的那座府邸,外邊盤踞著那條酣睡的真氣火龍,府邸裏邊,背負長劍、腰掛幾本金色小書本的金色儒衫小人兒,一身金光愈發凝練,熠熠生輝,如一尊神祇塑金身。

    隻是那個金光流淌全身的儒衫小人兒,不斷有星星點點的金色光彩,流溢飄散出去,顯然並不穩固。

    它充滿了期待,期待著陳平安在欄杆上停下腳步的那一刻。

    陳平安依舊在緩緩而行。

    這次離開山崖書院,路上陳平安問了朱斂和石柔一個問題。

    如果殺一個無錯的好人,可以救十人,救不救。兩人搖頭。等到陳平安依次遞增,將救十人變成救千人救萬人,石柔開始猶豫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