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衣姑娘吃著糕點(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9428更新時間:2022-01-28 01:30:31

    再次見到了那位島主劉重潤,一位高大豐腴的美婦人。

    原來馬姓鬼修,與這位婦人同出一國,隻是雙方身份天壤之別,一個是末代小皇帝的親姑媽,權傾朝野、隻差沒有自己坐登基的女子,一個卻是皇宮雜役裏邊的馱飯人,至於雙方當年如何認識,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陳平安沒有細問,反正鬼修之所以投靠劉誌茂,選擇青峽島作為自己的開府之地,為的就是能夠接近珠釵島島主劉重潤。

    被田湖君譽為“有大丈夫氣”的劉重潤,今天原本打算將功補過,由於上次不知眼前賬房先生的修為深淺,出於小心謹慎,拒絕了陳平安的登門上島,結果雲雨島和雲樓城兩處的廝殺結果出來後,劉重潤便有些後悔,以此人高深莫測的修為,恐怕憑借一己之力讓珠釵島死傷大半都不難,於是很快就讓人寄去青峽島一封邀請函,主動邀請陳先生來訪珠釵島的寶珠閣,算是亡羊補牢,以免她劉重潤和珠釵島在那位賬房先生心頭留下芥蒂。

    隻是當劉重潤聽說青峽島馬姓鬼修想要見她一麵後,她立即翻臉,將陳平安晾在一旁,轉身登山,冷聲道:“陳先生若是想要遊覽珠釵島,我劉重潤定當一路陪同,若是給那個賊心不死的賤種擔任說客,就請陳先生馬上打道回府。”

    陳平安隻得撐船離開,去找那位道號為山湖鬼王的俞檜,他是書簡湖屈指可數的大鬼修,金丹修為,不是馬姓鬼修的龍門境能夠媲美。

    如今占據著整座月鉤島,與田湖君身份相當,都屬於劉誌茂手底下的封疆大吏,相較於馬姓鬼修的名聲不顯,逐漸沉寂,俞檜可謂惡名昭彰,越來越名揚書簡湖,月鉤島是實力不俗的大島嶼,老金丹島主,更是出了名難啃的硬骨頭,結果正因為俞檜的叛變,破壞了月鉤島的山水陣法,讓劉誌茂和顧璨的小泥鰍趁虛而入,打了個月鉤島千餘修士措手不及,死傷慘重,天資卓絕的俞檜卻一夜暴富,收攏了大量中五境修士的魂魄,以獨門秘法一一煉化,傳言極有可能是下一位書簡湖新晉元嬰,並且霸占了月鉤島老島主的妻妾女兒,最近一年快活似神仙,連劉誌茂都曾在青峽島慶功宴上玩笑了幾句,調侃俞檜才是書簡湖最會享福之人。

    顧璨更是在慶功宴上對此人豎起大拇指,讓俞檜很是臉麵有光,趕緊起身回敬了顧璨三大杯酒。

    需知那位不可一世的小魔頭顧璨,幾乎從來不對任何一位供奉有好臉色。

    渡船靠岸之時,陳平安撚出那張日夜遊神真身符,召出兩尊符膽之中孕育一點神光的傀儡真神。

    就這麽登山。

    行事風格,很書簡湖。

    不再是那個青峽島上對誰都和氣的賬房先生了。

    嚇得原本還想要稍稍拿捏架子的俞檜,立即親自出門迎接貴客。

    得知這位像是要在月鉤島大開殺戒一番的陳先生,隻是來此購買那些無足輕重的陰物魂魄後,俞檜如釋重負的同時,還拐彎抹角與賬房先生說了自己的諸多苦衷,例如自己與月鉤島那個挨千刀的老島主,是如何的深仇大恨,自己又是如何忍辱負重,才好不容易與那老色胚欺淩的一位小妾女子,重新花好月圓。

    陳平安安安靜靜聽了一會兒這位山湖鬼王的吐苦水,等到俞檜自己都覺得已經無話可說的時候,陳平安才開始與他做起了交易陰魂的買賣,不知是俞檜覺得自己家大業大,還是更有遠見和魄力,比那青峽島的馬姓鬼修,要好說話許多,許多三魂七魄已經沒剩下多少的陰魂鬼物,幾乎是直接白送給了那位賬房先生,這類陰物,如果不是俞檜早已不再是那個需要去村野墳塚、亂葬崗尋覓低賤鬼魅來煉化本命物的可憐小修士,早就給他全部煉化一空了,畢竟鬼將和品秩更高的鬼王,都需要以這些零零散散的魂魄為食。

    陳平安又問了一些溫養魂魄的符籙之道。

    俞檜一直小心翼翼提防著這位年輕人身後的那兩尊傀儡,生怕一言不合,它們就要暴起殺人,麵對這些不痛不癢的詢問,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雲樓城外,有數十位修士在旁壓陣的七境劍修,都給那兩個大塊頭當場鎮殺了,關於此事,相信連他俞檜在內的所有書簡湖地仙修士,都開始未雨綢繆,殫精竭慮,思考針對之策,說不得就有一撥撥島主在宮柳島那邊,聯手破局。

    在書簡湖數萬山澤野修當中,始終存在著一個被修士奉為圭臬的法則,那就是沒有什麽真正無敵的法寶,今天有,明天就會無,最晚後天,肯定就已經有了破解之法。

    陳平安沒有讓俞檜送行,到了渡口,收起那張符膽神光越來越黯淡的日夜遊神真身符,藏入袖中,撐船離開。

    書簡湖的秋色,風景旖旎,千餘座島嶼,各有千種秋的美景。

    陳平安沒有急於返回青峽島。

    就在湖上,停下渡船,摘下養劍葫,喝了一口酒提神。

    陳平安別好養劍葫,環顧四周湖色風光。

    文聖老先生曾言,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所以陳平安才會寫那三封信,飛劍傳訊三個方向。

    不惜消耗符膽神光,也要果斷動用日夜遊神真身符,再有就是強迫那把半仙兵出鞘。

    陳平安如今也知道了原來世間道理,是有門檻的。太高的,不願走進去。太低的,不喜歡當回事。不高不低的,丟丟撿撿,從來不是真正的道理,歸根結底,還是依循一個人內心深處看待這個世界的底層脈絡、切割心田的縱橫田壟,在為人處世。例如顧璨娘親,從來不信惡有惡報,陳平安一直相信,這就是兩人心性的根本之別,才會導致兩人的計較得失一事上,出現更大的分歧,一人重實物,陳平安願意在實物之外,再算得失,這與離開家鄉經曆了什麽,知道多少書上道理,幾乎全無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