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三章 千山萬水,明月一輪(4/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32748更新時間:2022-01-28 01:31:12

    她不怒反笑,雀躍道:“好呀好呀,妾身恭候小郎君的仙家劍術。”

    陳平安舉目望去。

    一位手挽拂塵的小道童縮地成寸,一掠而來,唇紅齒白,真氣-淋漓,遮掩不住的靈性流溢氣象。

    竟是一位即將躋身金丹地仙的世外高人。

    道童眼神冰冷,瞥了眼陳平安,“此處是師父與道友相鄰結茅的修行之地,千年以降個,已是鬼蜮穀公認的世外桃源,素來不喜外人打攪,便是白籠城蒲禳,如非要事,都不會輕易入林,你一個曆練之人,與這小小桃魅掰扯作甚。速速離去!”

    那桃魅顯然十分敬畏這小道童,隻是嘀嘀咕咕的言語,略帶憤懣,“什麽世外桃源,不過是用了仙家神通,將我強行拘押此地,好護著那道觀寺廟的殘餘靈氣不外瀉。”

    “放肆!”

    小道童麵露厲色,拂塵一揮,竟是有一道粗如手臂的雷光瞬間炸入地底,桃魅在地底深處悶悶哀嚎,地上桃花簌簌而落。

    陳平安有些了然。

    鬼蜮穀內,肯定會有一些不懼陰煞之氣的得道高人,在這裏紮根,反過來還要靠著那浩浩蕩蕩充塞天地間的充沛然陰氣,正好以此砥礪道行。

    小道童猶不解恨,又是拂塵一旋,雷電交加,交織出一張仙家漁網,沒入地麵,地底下頓時響起轟隆隆響聲,“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若不是我師父開恩,你這隻會些障眼法的小小桃魅,如何能夠在鬼蜮穀立足?還要偷聽我師父與道友的論道說法,憑此機緣,才以此緩緩修行到龍門境,你這忘本的精魅……”

    那頭桃魅哀求不已,苦苦祈求那位出手淩厲的小道童法外開恩。

    小道童越說越惱火,拂塵又動,竟是惹來了雲海高處的異象,就要降下一道門派秘藏的天雷,教訓那頭桃魅。

    陳平安隻得開口道:“小道爺息怒,我這就離開桃林。”

    一座烏雲離開雲海,獨自緩緩沉下,雷電穿梭,氣勢驚人。

    小道童冷笑道:“若不是我們在這桃林修行,你誤闖此地,早就給這頭擅長先天媚術的桃魅,給吸光陽氣精元了,不知好歹的玩意兒,濫起憐憫之心,師父說的對,你們這些外邊日日浸染紅塵的凡俗夫子……”

    陳平安一腳後撤,向那雲海高處一拳迅猛遞出,以雲蒸大澤式,將那蓄勢待發的雷雲給打散,氣機絮亂四散而開,如山風湧動,殃及地麵桃林,吹拂得豔紅桃花更是紛紛如雨落。

    小道童皺眉不語。

    怕倒是不怕,就是有些意外罷了。

    如此年輕的武道小宗師?觀其方才這一拳的氣象,凝練且恢弘,雖然尚未金身境,但是相差不遠了。

    不過小道童自己倒是忘了,他何嚐不是“如此年輕”的一位龍門境修士。

    雖說因為太早躋身洞府境,當

    時師父闡述修行路上的重重玄機,問他是否要借此機會保持容顏,當時他年少無知,覺得身體隻是一副臭皮囊,既然不妨礙以後修道,那麽不再“生長”也不壞,從此相貌便定了型,此後這一甲子當中,“小道童”差點悔青了腸子。

    怎麽也該讓身體成長到男子及冠模樣再“停步”才對。

    所以他每次偷溜出去散心,幾次偶遇女童模樣的範雲蘿都十分煩躁,那老和尚還要火上加油,調侃他與範雲蘿真可謂金童玉女。

    陳平安收拳後,笑道:“你講的道理是對的,但是講理一事,如果真是為了對方聽得進去,而不是隻求一個自己的心安理得,那麽心態與口氣,也很重要,心平氣和一些,語氣和善些,總不是什麽壞事。”

    那個差點被嚇破膽的桃魅趕緊附和道:“有理有理,這話應該聽上一聽。”

    小道童手臂挽著那把以英靈白骨做柄的雪白麈尾,猶豫不決。

    一言不合,打打殺殺,這不是小玄都觀道人該做的事情。

    可對方既然是來鬼蜮穀曆練的武夫,雙方切磋一番,總沒有錯吧?師父不會怪罪吧?

    就在此時,一位金甲力士大踏步而來,望向小道童的背影,沉聲道:“徐竦,真君請這位公子去觀內一敘。”

    小道童怒道:“這家夥何德何能,能夠進咱們小玄都觀?!”

    金甲力士對小道童的火冒三丈,視而不見,已經轉頭望向剛剛戴好鬥笠的陳平安,“這位公子,我家真君有請,若是不急著趕路,可以去我們小玄都觀飲一杯千年桃漿茶。”

    陳平安抱拳婉拒道:“誤入桃林,已經打攪你家真君的清修,實在不敢去貴觀叨擾,就此離去。”

    金甲力士點點頭,“既然如此,我也不便挽留,以後若是再想入觀飲茶,隻管來此號令桃魅,讓其領路。”

    陳平安轉身離開桃林。

    名為徐竦的小道童冷哼道:“走了更好,省下一杯那蒲骨頭才喝過三次的桃漿茶!”

    桃魅在地底下諂媚道:“是哩是哩,這人好生不長眼,天大福緣也給錯過了。下次再來桃林,我便躲起來,再不見他了。”

    徐竦怒道:“師父法旨,你也敢兒戲?!”

    桃魅立即求饒道:“不敢不敢,萬萬不敢。”

    一座遍植桃樹的古雅道觀內,一位鶴發童顏的老道人,正與一位幹瘦老僧相對而坐,老僧骨瘦如柴,卻披著一件異常寬大的袈裟。

    老道人微笑道:“這一拳如何?”

    老僧緩緩道:“過剛易折。”

    老道人瞥了眼桌上一杯茶,又問,“你覺得這杯桃漿茶,需不需要留著?你猜那年輕人會不會重返桃林,來這觀中一飲而盡?”

    老僧神色木訥,“言多必失。”

    老道人未戴道冠,係有逍遙巾而已,身上道袍老舊尋常,也無半點仙家風采。

    他輕輕歎息,“壁畫城三位神女已經走出畫卷,各隨其主。又有別洲上五境修士與那賀小涼聯袂闖入鬼蜮穀,去往京觀城,楊崇玄還有抓住福緣的跡象。如果那蒲禳再折騰出一點動靜,惹了竺泉親自出手,這鬼蜮穀,徹底亂成一鍋粥後,咱們這處僅剩的世外桃源,說不定也要與清淨無緣了。”

    枯槁老僧點頭道:“真君遠見。”

    聽到蒲禳二字之時,老僧心中默念,佛唱一聲。

    老道人其實已經察覺到對方的心境異樣,隻是雙方知根知底,無需多說。

    老道人舉目望去,“你說於我們修道之人而言,連生死都界限模糊了,那麽天地何處,才不是牢籠?越不知道,越易心安,知道了,如何能夠真正心安。”

    老僧思量片刻,低頭合十,露出那一雙幹枯卻呈現出金黃色的手掌,“貧僧佛法,尚且撐不起這件袈裟,如何能見佛祖,如何能問一問這千古疑難。”

    老僧緩緩起身,雙手合十,行了一禮。

    老道人不與這位老友講究繁文縟節,點頭而已。

    老僧一步跨出,便身形消逝,返回了那座大圓月寺,與小玄都觀如出一轍,都是桃林當中自成小天地的仙家府邸,除非元嬰,不然任人在桃林兜轉千年,也見不著、走不入。

    寺廟內,梵音嫋嫋,有老和尚坐在蒲團上坐定,有僧人在廊道低頭緩行,有小沙彌在樹下勤快掃地,各自忙碌,兩兩之間,並無言語交匯。

    枯槁老僧站在原地,視野中,那些僧眾,其實都是一具具白骨而已。

    繞過了那座雲霧彌漫不見金佛的大雄寶殿,老僧雙手合十,神色虔誠,默默向前行去。

    這位金身羅漢幾乎大圓滿的老僧身旁,陸陸續續,有一位位與他眉眼相似卻年齡懸殊的和尚,身披不同袈裟,憑空出現,總計四位,各有問話,隻是老僧隻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隻是前行。

    一位年少僧人神色惋惜,道:“為何不飲下那杯桃漿茶?喝了就可以少去數年修行!離著西方淨土佛國,便更近了一步,哪怕半步也好啊。”

    一位中年僧人怒氣衝衝,對著老僧暴喝如雷:“你修的什麽佛法?鬼蜮穀那麽多魑魅魍魎,為何不去超度!”

    一位身披華美袈裟的僧人,神色倨傲,斜視老僧,嗤之以鼻道:“這般苦修,非是正法。”

    一位年齡相貌與老僧最接近的老和尚,輕聲問道:“你是我?我是你?”

    最後一位身材修長的年輕僧人,背對著始終步伐堅定、緩緩前行的老僧,年輕僧人望向一處桃花爛漫的竹木藩籬,癡癡念道:“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老僧身形微滯,隻是很快就大步向前,片刻之後,又恢複平常腳步。

    若是不抬頭看,凡夫俗子進了這座寺廟,隻會覺得陽光普照。

    其實一抬頭,就會看到是一輪勾月懸空的光景。

    小玄都觀內,老道人來到一棵高聳入雲的桃樹下,蹲下身,雙指撚出一些泥土,輕輕搓動。

    老道人指尖泥土,是那山上修士夢寐以求的萬年土,重如金鐵。

    老道人沉默無言。

    土壤實則也有年歲一說,也分那“生老病死”。世人皆言不動如山,其實不全然。歸根結底,還是俗子陽壽有數,光陰有限,看得模糊,既不真切,也不長遠。所以佛家有雲,佛觀一缽水,四萬八千蟲,而大圓月寺那個老僧便以此作為禪定之法,隻是看得更大一些,是賞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