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四三十三章 眼中萬少年(4/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7816更新時間:2022-01-28 01:31:51

    陳平安稍稍撮土,在指尖依舊迅速化作碎屑,飄散四方。

    關於北俱蘆洲那條濟瀆,陳平安知道的不算少。

    隻是天底下更多的大瀆內幕、祠廟香火興衰、曆史變遷,還是所知甚少。

    隻聽魏檗提及過,流霞洲曾經有一條東西向的入海大瀆,蜿蜒三萬裏,每逢山水相逢處,便會湧現出一撥撥聖賢、地仙。

    也有那扶搖洲的一條瀆水,被一條隻以河字後綴的大水在某處決堤,奪大瀆入海口,從此殃及整條大瀆,短短三百年,一條大瀆便從此消失,這意味著那條大瀆的所有水神、河伯河婆,都會金身消散,而大瀆沿途神祇的敕封,禮儀規矩極其複雜,遠遠多於一個王朝君主敕封轄境內的山水神祇,據說需要向中土儒家學宮遞交文書。

    陳平安環顧四周,皆無動靜,便摘下養劍葫狠狠灌了一口,一鼓作氣,直接喝完養劍葫內所有靈水,然後心神沉浸,念頭小如芥子,巡遊水府。

    隻見那水府門大開,竟是關也不關了。

    陳平安腳邊有一條幽綠溪水,從百骸各處,一條條水線逐漸匯聚,變作這條溪澗,緩緩流入水府那座水塘。

    那撥忙忙碌碌的綠衣小童們,竟是看也不看一眼大駕光臨的某位最大功臣,一個個往來飛奔,興高采烈。

    這一幅畫麵,看得陳平安有些心酸,攤上自己這麽個當家做主的,小家夥估摸著是真窮怕了。

    陳平安又去山祠那邊看了看,其實水府當中,又有一條更加纖細的溪水,潺潺而流,去往山祠所在的關鍵竅穴,這股流水,由於水運精華都已截留在水府,便澄澈無色,再無那一縷縷幽綠色澤,這些濃稠似水的靈氣,到了山祠所在氣府之後,便開始滲入地麵,如甘霖浸潤大地。

    陳平安一琢磨,便心神退出,不再在這座無寶可尋的府邸滯留,以一位陳道友該有的道行和腳步,一路飛奔,偷偷跑去了那棵極有可能是出自青神山的綠竹,手掌按住竹竿,輕輕一震,綠竹隨之輕輕搖晃起來,然後手持養劍葫,揮袖將那些剩下小半的竹葉凝聚水滴,全部收入養劍葫內。

    陳平安頗為自得。

    自己果然是撿漏的行家裏手。

    然後陳平安別好養劍葫,開始爬上竹子,隻是不曾想那些瞧著稚童都可以隨便掰斷的纖細竹枝,竟是輕易無法折下。

    陳平安望向遠處那

    座宮觀,黃師站在一處牆頭,已經打量這邊挺久了。

    “後知後覺”的陳平安便咧嘴一笑,揮了揮手。

    黃師一腳踏出,落回地麵。

    真是一個想錢想瘋了、卻掙錢無門路的可憐蟲。

    沒了黃師的窺探,陳平安試了試彎曲竹枝,去摘下竹葉,以他當下該有的修為,也能勉強做到,便摘了一把又一把,塞入其中一隻斜挎包裹當中,硬生生靠著竹葉,將那幹癟異常的包裹給撐得鼓鼓囊囊。

    換了一處繼續打量遠處那抱竹之人的武夫黃師,看得佩服不已,這種人如果是那傳說中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他黃師就自己把脖子往狄元封那把法刀上一抹。

    等到黃師真正離去,陳平安這才開始雙指並攏,閃電出手,砍斷高高低低各不同的竹枝,迅速收入咫尺物當中。

    方寸物和咫尺物當中,碧綠琉璃瓦和大塊青磚是真裝不下了,剛好用這些纖細竹枝來填滿那些縫隙。

    大功告成之後,咫尺物和方寸物,這下子是名副其實的滿滿當當了。

    陳平安抱著綠竹,就那麽待著,久久沒有滑到地麵。

    依稀想起了年少時分,與兩人一起爬樹捕蟬的光景。

    一個是習慣了護著他的最要好朋友,一個是他習慣了護著的半個親人。

    那會兒,好像日子過得貧苦,卻年年月月,月月年年,無憂也無慮。

    陳平安歎了口氣。

    收回思緒。

    很快遠處傳來一個調侃嗓音,“陳老哥?幹嘛呢?”

    陳平安轉頭望去,哈哈笑道:“上邊涼快,好看風景。”

    正是化名秦巨源的狄元封,麵色微白,應該是受了不輕的傷勢。

    巨源,巨猿?

    天底下體型最龐大的猿猴,不正是搬山猿嗎?

    所以說這個名字就有點欠揍啊。

    狄元封不再多看這位腦子進水的黑袍老者,望向距離最近的那片宮觀建築,問道:“孫道長與黃兄弟收成如何?”

    陳平安笑道:“咱仨都不錯。”

    狄元封忍不住瞥了眼抱竹的那個老家夥,交錯而挎的兩個包裹,瞧著不是瓦片就是磚頭,怎的,老人家你著急回家蓋房子娶媳婦啊?

    可惜陳平安猜不到此人心聲。

    不然還真要發自肺腑地豎起大拇指,由衷讚歎一聲真神人也。

    ————

    老真人桓雲已經滿載而歸,一件符籙方寸物,已經裝滿。

    雲上城龍門境老供奉,也差不多心滿意足,背著一個大行囊,手中還拎著兩個包裹,遮掩不住的滿臉喜氣。

    兩位老人碰頭後,站在一處閣樓頂層,俯瞰山門戰局。

    老供奉笑道:“好一場狗咬狗。”

    桓雲笑了笑,沒有說什麽。

    修行路上,往往是一步慢,步步慢。

    沈震澤的兩位嫡傳弟子,若是沒有自己護道,率先進入此地,一旦晚於北亭國小侯爺那撥人過橋。

    就一樣隻能在下邊涉險搏殺了。

    隻不過桓雲眼光獨到,一下子就看穿了彩雀府兩大修士的蛛絲馬跡,多半是仙子孫清,與掌律祖師武峮了。

    至於那位禦風空中、手持古琴的年輕女修,先賢所斫之古琴,加上出手氣象,顯而易見,是那把“散雪”琴。

    隻不過此琴當年是水龍宗一位元嬰女修的本命物,曾經有過一場驚天動地的臨水廝殺,憑借古琴和地利,竟是將一位同境老元嬰打得喘不過氣來。

    在如今那位水龍宗金丹女修手上,才發揮出古琴十之五六的獨門神通。

    老供奉輕聲問道:“接下來咱們是繞路去往那處藻井,悄悄離開?還是再去後山看一眼?”

    桓雲笑道:“我們是護道人,讓那兩個孩子做決定吧。我們隻需要隱匿身形,不主動去趟渾水,此行應該無憂。”

    桓雲瞥了眼頭頂天幕,視線下移向遠處,是這座小天地的邊境線。

    白璧察覺到的異樣,這位老真人當然更早就已確認無誤。

    隻不過入口藻井那邊,他偷偷埋藏有一道隱蔽符籙在地底下,隻要符籙沒有出現差池,就意味著退路還在。

    而且此地雖然玄機重重,但是氣象似乎沒有半點汙穢邪祟,一絲煞氣也無,這便讓老真人放心不少。

    一地山水,山水氣象,是最難作假偽裝的。

    任你是元嬰境的山澤大妖,打造出一座花團錦簇障眼法的仙家秘境,落在精於符籙一道的桓雲眼中,還是可以找出線索,早早察覺。

    浩然天下的道門,其實早先派係眾多,是百花齊放的大好光景。

    隻是如今許多聲勢浩大的旁支,都已經香火凋零,不成氣候,或者幹脆就已經漸漸失傳。

    例如曾經最為鼎盛的中土道門劍仙一脈,那是真正的大氣象,那會兒的北俱蘆洲,哪怕劍修如雲,劍仙林立,可依舊不敢說自己占據天下劍道氣運八分。而早年的山上四大難纏鬼,道教劍仙便占據一席之地,與劍修、賒刀人並稱於世,當時還沒有師刀房什麽事情,道教劍仙一脈,從來不以劍修自居。

    桓雲感慨道門變幻過後,看著山腳那些血肉橫飛的廝殺,又是唏噓不已。

    在老真人眼中,山門那邊拚了性命的爭奪機緣的,應該都是晚輩,孩子歲數。

    老真人沒來由想起一位詩家聖賢曾言,眼中萬少年,用意盡崎嶇。

    後世詩家讀至此句,便有箋注:崎嶇乃倜儻之反義,故而此語道破人情叵測,人心路徑之崎嶇,遠勝山深千裏的險峻路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