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五章 師徒練拳皆可憐(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3454更新時間:2022-01-28 01:32:00

    九位暫時依舊還是記名的弟子,對於那位隻知道姓李的年輕先生,十分敬重。

    賀小涼來到講堂窗外。

    那位李夫子在講那儒家的詩詞文章,先前說到“池塘生春草”、“明月照高樓”的好在何處,感慨這等看似直白詩句,最見功力,都會讓後世詩家後悔晚生了千百年,然後便順勢講到了一座山下豪閥門第,或是一座山上門派,開山鼻祖的性情如何,會如何影響家風、門風,最後便告訴那九人,若是你們將來成了那開山鼻祖,便該如何去做,才能少錯多對。

    有人見到了師父出現,便要起身行禮,賀小涼卻伸手下壓了兩下,示意講學之地,授業夫子最大。

    那位麵相年輕的李夫子拋出一個問題,讓九位學生去思量一番,然後離開了學堂,跟上賀小涼。

    他說道:“賀宗主,你明明沒有必要如此行事……算了,其中緣由,我一個外人,就不多問。不過我確定,白裳說話,從來算數。”

    哪怕賀小涼是那位道家掌教的嫡傳弟子,終究是隔了一座天下。

    何況北俱蘆洲劍仙行事,真要大動肝火,哪裏會管這些。

    白裳如今明擺著就是不管了。

    相傳北俱蘆洲最早的時候,曾經還有一位遠古劍仙,與一位至聖先師的學生,以劍尖指人,笑著詢問你覺得我一劍會不會砍下去。

    答案當然是照砍不誤了。

    不過最後那位劍仙戰死在了劍氣長城,那位儒家聖人則在北俱蘆洲開創了鳧水書院,在世之時,對那位劍仙的香火後裔,多有照拂。

    賀小涼笑著說道:“李先生,我如今才玉璞境沒幾年,等到躋身下一個仙人境,再到瓶頸,沒個數百年光陰,是做不到的。白裳願意等,就等著好了。”

    這位被賀小涼尊稱為李先生的讀書人,說道:“先前天君謝實的那位弟子,有些咄咄逼人了。”

    賀小涼說道:“他當年遊曆途中,受過白裳指點,白裳於他有一份傳道之恩,加上清涼宗開山立派,擠占了北俱蘆洲相當一部分道門氣運,此人自然而然會傾向於徐鉉和白裳。”

    李先生搖頭道:“若是道理可以如此套用、借用,我看天君謝實的傳道,大有問題。”

    賀小涼忍住笑。

    李先生疑惑道:“是我錯了?”

    萬事先思己錯,便是這位讀書人的治學根本。

    賀小涼搖頭道:“這話,希望李先生哪天親口與謝天君說上一遍。”

    李先生笑道:“有機會的話,可以試試看。不過看謝天君自身與整座宗門行事,未必討喜。”

    賀小涼不再糾纏這個問題,害怕自己要忍不住笑出聲,同時又有些憐憫那位天君高徒。

    她轉過頭,望向遠處茅屋下一個麵容清秀的少年,名叫崔賜,是與一起李先生跨洲遊學多年的隨從書童。

    李先生說道:“我該下山了。”

    賀小涼打了個稽首:“不敢再挽留先生。”

    李希聖便以儒家門生身份,作揖行禮。

    哪怕對方不是以稽首還禮,賀小涼仍是偏移腳步,躲了一躲,隻不過到底是玉璞境,又在清涼宗山頭,她的挪步,神不知鬼不覺,最少在那瓷人崔賜眼中,女子宗主便是始終站在原地,大大方方受了自家先生一禮。

    ————

    大驪京城禦書房。

    小朝會散去。

    國師崔瀺卻難得沒有離去。

    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皇帝宋和沒有開口詢問,隻是安靜等待這位國師的下文。

    崔瀺從椅子上站起身,並攏雙指輕輕一抹,禦書房內出現了一幅山水長卷,是寶瓶洲、北俱蘆洲和桐葉洲三洲之地。

    年輕皇帝連忙起身,走到崔瀺身邊。

    崔瀺緩緩說道:“大朝會上,一國君主與文臣武將聊的,是當下事,遠不過三五年,小朝會上,一國君主與將相公卿聊的,都是三五十年的長遠事,當下我私底下單獨與陛下聊的,是商量一樁百年大計,陛下興許看得到一部分過程,卻未必能夠親眼見到最後的那個結果。”

    宋和輕聲道:“就像父皇當年見不著大驪鐵騎的馬蹄,踩在老龍城的海邊?”

    崔瀺直言不諱道:“差不多。”

    宋和非但沒有失落,反而滿懷欣喜,笑道:“先生,我其實一直在等這天。”

    在這位國師麵前,隻要沒有其餘臣子在側,年輕皇帝一直執學生禮。

    這件事,根本不用那位皇太後提點。

    崔瀺說道:“等到寶瓶洲大局底定,將來難免要交由翰林院,編撰各個藩屬國出身臣子的貳臣傳,忠臣傳,而且這絕非皇帝陛下在任之時可以水落石出,免得寒了廟堂人心,隻能是繼任皇帝來做。這是寶瓶洲和大驪王朝的家事,陛下可以先思量一番,列出個章程,回頭我看看有無疏漏需要補充。修補人心,與修繕舊山河一般重要。”

    說完這件事,崔瀺指向寶瓶洲以北的北俱蘆洲,“看著如此幅員遼闊的一個北俱蘆洲,陛下作何感想?”

    宋和答道:“相較以往,十分中空。”

    一洲劍修,已經浩浩蕩蕩去往倒懸山。

    崔瀺點點頭,又說道:“勸陛下一句,大驪宋氏,永遠別想著染指別洲版圖,做不到的。”

    宋和有些遺憾。

    本以為這位大驪國師,自己的先生,野心會比自己想象中更大。

    崔瀺笑道:“誌大才疏,不也中空。”

    宋和神色尷尬。

    崔瀺指了指北俱蘆洲最南邊的骸骨灘,“要在披雲山和骸骨灘之間,幫著兩洲搭建起一座長橋,陛下覺得應該如何營造?”

    宋和笑道:“靠神仙錢。”

    崔瀺點頭,卻又問道:“真正的神仙錢源頭,從哪裏來?”

    宋和視線掃過那幅畫卷,望向比寶瓶洲更南端那個大洲,“注定支離破碎的桐葉洲?”

    崔瀺既沒有點頭認可,也沒有搖頭否認,隻是又問:“究其根本,如何掙錢花錢?”

    宋和搖頭,問題太大。

    崔瀺說道:“想明白了如何掙錢,是為了如何花錢,不然留在大驪國庫,意義何在?一家一戶的金山銀山,還能當飯吃?這就是大驪宋氏以一洲之地作為一國版圖後的自救之舉。”

    崔瀺抬起雙袖,同時指向東寶瓶洲南北兩端的北俱蘆洲和桐葉洲,給出了他的答案,“如何從北俱蘆洲那邊規矩掙錢,是為了如何合情合理地補救桐葉洲破碎山河,這一進一出,大驪看似不掙錢,實則一直在積攢國力底蘊,同時又得了儒家文廟的點頭認可,不是我崔瀺,或是你皇帝宋和會做人,而是我大驪國策,真正契合儒家的禮儀規矩,成為了大勢所趨,如此一來,你宋和,我崔瀺,便是做得讓某些人不痛快了,對方哪怕還有本事能夠讓你我與大驪不痛快,文廟自有聖人冷眼旁觀,好教他們才一伸手,便要挨板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