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一章 寧姚出劍會如何(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6306更新時間:2022-01-28 01:32:23

    陳平安好奇問道:“不偏不倚,為何如此?”

    王宰以心聲說道:“我家先生,與茅先生是故交好友,曾經一起遠遊求學,一直以茅先生未能去禮記學宮砥礪學問,視為生平憾事。”

    陳平安心中了然,抱拳作揖。

    王宰隻得還以揖禮。其實此舉不太合適,隻不過自己先前那點心思,未必逃得過隱官大人與竹庵、洛衫兩位劍仙的法眼,也就無所謂了。

    王宰突然笑道:“聽聞陳先生親自編撰、裝訂有一本百劍仙印譜,其中一枚印章,篆文為‘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我有個同窗好友,名字中有煜字,剛好可以送給他。”

    稱呼年輕人為陳先生,君子王宰並無半點別扭。

    陳平安笑道:“我與晏琢打聲招呼,王先生若是不嫌棄綢緞鋪子的脂粉氣,隻管自取。若是覺得麻煩,我讓人送去王先生的書齋,稍稍勞力而已,連勞心都不用。”

    王宰笑著點頭,“那就有勞了。若有邊款與署名,更佳。”

    陳平安說道:“舉手之勞。”

    王宰問道:“知道為何我願意如此?其實我大可以保持沉默即可,就已經心中無愧先生與茅先生的友誼。”

    陳平安搖頭道:“不知。”

    王宰感慨道:“不知才好,大善。”

    王宰告辭離去,儒衫風流。

    陳平安回了寧府,先在演武場那邊站立片刻,看著寧姚在涼亭中修行,哪怕隻是遠遠看著,也是一幅美好畫卷,足可悅暢心神。

    此後才回到自己的小宅廂房,陳平安繼續刻印章,那部極為粗糙的百劍仙印譜,以後肯定還要重新裝訂一本,百劍仙印譜,又不是真的隻有一百枚印章。

    桌上先前那百餘印章,都已經被晏琢一股腦拿去鋪子,當那鎮店之寶了。

    這會兒擺在桌上的,依舊是素章居多,刻字印章寥寥無幾。

    對於陳平安而言,刻章一事,除了用以靜心,也是對自己所學學問的一種複盤。

    此外,如何將自己的那點學問,以幾字十幾個字,連同材質普通的印章“送”出去,並且讓人心甘情願拿走,甚至是專程花錢買走,難道是一門小學問?其實很大。

    劍氣長城曆史上,禮聖與亞聖兩脈的那麽多聖人、君子賢人,一位位來而複走,甚至有些就戰死在了南邊沙場上,難道那些浩然正氣的讀書人,不希望劍氣長城這邊,有那琅琅書聲?隻不過各有苦衷,各有為難,各有束縛,使得他們最終無法真正推廣開來儒家學說。當然陳平安也不覺得自己有這份本事,一樣隻能做些眼前事,手邊事罷了。

    陳平安手持刻刀,緩緩刻下一枚印章篆文,觀道觀道觀道。

    先前董不得與幾位朋友的私家藏書印,陳平安其實一開始不太願意接下生意,但是寧姚點頭,他才點的頭。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風高月明,就可以全然不去注意。

    當然董不得故意當著寧姚的麵,與陳平安提及此事,也是董不得的聰明之處。

    那幾方美玉私章,陳平安刻得規規矩矩,在雅致與文氣兩個說法上,多下功夫。既然是實打實的買賣,就得童叟無欺,先前與董黑炭在鋪子那邊喝酒,就說他姐姐覺得很不錯,以後有機會還會幫著拉攏生意,但是她董不得要抽成,隻不過陳平安婉拒了。董畫符也無所謂,本就不希望自己姐姐隔三岔五往寧府跑,跑多了,天曉得又要傳出去什麽混帳話,吃苦頭的,會先是陳平安,但最後苦頭最大的,肯定還是他董畫符,陳平安在寧姐姐那邊受了氣,不找他董畫符算賬找誰?

    他又不是不知道陳平安怎麽對付的範大澈,給人揍了一頓,範大澈還挺開心,範大澈傻了吧唧的,他董畫符又不傻。

    先前多出來的那些美玉邊角料,董不得不愧是董家嫡女,她的朋友也都不小家子氣,說好了送給陳平安作為刀工費用,還真就給陳平安雕刻成極小極小的小章,約莫十餘方,但是篆文偏偏繁密,其中一方,甚至多達百餘字,這些印章材質,可不是尋常白玉,而是仙家材寶當中極負盛名的霜降玉,陳平安得用飛劍十五作為刻刀刻字才行,當然不會當作綢緞鋪子的彩頭送人,得客人拿真金白銀來買,一方私章一顆小暑錢,恕不殺價,愛買不買。

    興許是覺得劍氣長城這邊,會去逛綢緞鋪子的富貴女子,未必解得其妙,這枚初看好似重複“觀道”三遍的印章,多半要吃灰很久。

    陳平安便換了一枚素章來雕琢,刻了八個字:花月團圓,神仙眷侶。

    陳平安抖了抖印章,還低頭吹了口氣,在手心掂量一番,很是心滿意足,就這刀工,就這寓意,這枚印章若是沒人爭搶,老子就不姓陳。

    鋪子那邊的生意,不能光有女子掏錢,得有男子去買,那才算自己這綢緞鋪子二掌櫃的真本事,於是陳平安略作思量,吹著小口哨,又優哉遊哉刻了一枚印章:人間有女美姿容,羞走天上三盞燈。

    ————

    劍仙孫巨源府邸那邊。

    朱枚與蔣觀澄低著腦袋,站在一座涼亭台階下,其餘嚴律等人,也沒敢有什麽笑臉。

    涼亭內,是一位正在獨自打譜的少年,名為林君璧。

    棋盤與棋罐都是少年自己隨身攜帶的心愛之物,皆是一等一的山上重寶,傳聞最早是白帝城珍藏之物,後來輾轉到了林君璧手上。其中兩隻棋罐,分別有兩句銘文“在在處處,神靈護持”,“人人事事,天心庇護”。而棋盤之上的眾多黑白棋子,如兩種劍光熠熠,一顆顆各自生出不同色澤的劍氣,棋盤中棋局對峙,棋盤上又有劍氣縱橫交錯。

    林君璧每次撚子落在棋盤,光是繞過那些糾纏劍氣的落子軌跡,便讓人眼花繚亂,直通神意。

    林君璧其實並未訓斥兩人,隻是聽了一遍事情經過,問了些細節,不過朱枚和蔣觀澄兩人自己比較擔驚受怕。

    很難想象,林君璧其實是一位山澤野修出身,隻是後來的人生經曆,短短幾年,便顯得太過精彩絕豔,使得旁人很容易忽略這位少年的市井身世。

    林君璧看了眼棋局,再看了眼攤放在手邊的棋譜,轉頭對眾人笑道:“不用緊張,棋局依舊,大家各自修行去吧。”

    三天後,三人過三關。

    然後林君璧喊住了一個人,“邊境師兄,我們下盤棋?”

    與嚴律他們一起去過那酒鋪的年輕人,點了點頭,獨自走入涼亭落座。

    先前在大街上,陳平安出手之後,他顯得最為遲鈍。

    與先前大為不同,這個名叫邊境的年輕劍修,挪了一隻棋罐到自己這邊後,反而意態慵懶,單手托腮,幫著林君璧收拾棋子到罐子中,對於那些劍氣,不像林君璧那般有意繞開,邊境選擇了強行破開,硬提棋子。

    林君璧剛要說話。

    邊境抱怨道:“你都說了兩遍了,我記性有那麽差嗎,假裝輸給那個司徒蔚然嘛,不然劍氣長城這邊麵子沒地方擱,以後我們麻煩不斷,難免會耽誤嚴律朱枚他們的安靜修行。”

    林君璧笑道:“這就好。”

    邊境說道:“你贏第一場,毫無懸念。可是嚴律的第二場,你有把握?”

    林君璧說道:“把握有,卻不大。如果邊境師兄如今才龍門境,就萬事無憂了。你我兩場過後,估計對方以後都沒了那份心氣,找我們的麻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