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七十一章 江湖別過(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1708更新時間:2022-01-28 01:34:37

    一幅收起的卷軸,外邊貼有一條小箋簽,文字娟秀,“教天下女子梳妝打扮”。

    一件鐵鑄三猴撈月花器。一塊烏木鎮紙,“不肯隨風,玄寂無聲。大人自正,鎮之以靜。”落款二字,“叔夜”。

    最後就是擺放在角落的那張小弓,造型古樸,玲瓏袖珍,仿佛稚童嬉戲之物,銘文細微,不易察覺,“雲夢長鬆”。

    虯髯客見這人挑來挑去,結果獨獨挑了這張小弓,神色無奈,搖頭道:“賣也賣,隻是客人你不易買,得先湊齊幾本書,最少三本,給我看過了,公子再用其中一本書來換。至於其它,我就不多說了。”

    陳平安點點頭,心中有了主意,又轉頭望向那畫軸,問道:“這幅畫怎麽賣?還是以物易物?”

    虯髯客點頭笑道:“公子聰慧,我這攤子買賣,確實需要以物易物,隻是所需之物,不在條目城內,路途迢迢不說,而且禁衛森嚴。公子猶不死心,就去尋一處,在那驪山北麓,崖刻有天寶遺跡,公子若是能去得那處清涼世界當中,在綠玉池邊,再取回一美人神像,就可以換走畫卷,到時候自有一樁福緣,主動來見公子了。”

    陳平安問道:“如此說來,這幅畫卷,與那天寶遺跡的清涼世界,都是虛幻之物,下一樁福緣才是真?”

    今天條目城內所見所聞,邵寶卷、沈校勘之外,雖然都是活神仙,但依舊會分出個三六九等,隻看各自“自知之明”的程度高低。像眼前這位大髯漢子,先前的青牛道士,還有附近兵器鋪子裏邊,那位會惦念家鄉銅陵薑、滁州酸梅湯的杜秀才,顯然就更加“活靈活現”,行事也就隨之更加“率性而為”。

    虯髯漢子咧嘴一笑,答非所問:“若是公子心狠些,訪仙探幽的本事又足夠,能將那些妃子宮娥諸多白玉神像,全部搬出清涼世界,那麽就真是豔福不小了。”

    裴錢突然聚音成線說道:“師父,我好像在書上見過此事,如果記載是真,那個驪山北麓好找,天寶崖刻卻難尋,不過我們隻需要隨便找到一個當地的樵夫牧童,好像就可以幫咱們帶路,當有人手書‘避暑’二字,就可以洞天石門自開。據說裏邊一座浴池,以綠玉刻畫為池水,波光粼粼,猶如活水。隻是洞內玉人景象,過於……香豔旖旎了些,到時候師父獨自入內,我帶著小米粒在外邊候著就是了。”

    陳平安氣笑道:“連這個都曉得?你從哪本雜書上邊看來的秘聞軼事?”

    裴錢眨了眨眼睛,“是在溪姐姐說的,當年在金甲洲,每次戰事落幕後,她最喜歡與我說這些神怪誌異故事,我隻是隨便聽聽的。當時問在溪姐姐池多大,那麽多的綠玉,能賣多少神仙錢,在溪姐姐還罵我是財迷呢。”

    漢子見那陳平安又盯住了那烏木鎮紙,主動說道:“公子拿一部完整的琴譜來換。”

    陳平安心中了然,是那部《廣陵止息》無疑了,抱拳道,“感謝前輩先前與封君的一番閑聊,晚輩這就去城內找書去。”

    虯髯漢子隻是點頭致意,笑道:“公子收了個好徒弟。”

    陳平安帶著裴錢和小米粒離開攤子,先去了那座兵器鋪子,店主坐在櫃台後邊,正在生嚼嫩藕就白薑,見著了去而複還的陳平安,漢子既不奇怪,也不問話。

    陳平安作揖道:“拜見五鬆先生。”

    那漢子問道:“你有無功名在身?”

    陳平安起身恭敬答道:“晚輩並無科舉功名,但有學生,是榜眼。”

    漢子有了些笑意,主動問道:“你是想要那幅先前被邵城主補全內容的花熏貼?”

    陳平安搖頭道:“花熏帖,五鬆先生肯定留著有用。晚輩隻是想要與五鬆先生厚顏討要一幅水牛圖。”

    漢子微微意外,“在渡船上邊討生活,規矩就是規矩,不能例外。既然知道我是那杜秀才了,還知道我會繪畫,那麽夫子工文絕世奇,五鬆新作天下推,何謂‘新文’,多半清楚?算了,此事可能有些為難你,你隻要隨便說個我生平所作詩篇題目即可,小子既然能夠從白也那邊得到太白仙劍的一截劍尖,相信知曉此事不難。”

    陳平安一臉尷尬。

    太白劍尖,是在劍氣長城那邊莫名其妙得到的,對於這位能夠與白也詩歌酬答的五鬆先生,陳平安也隻是知曉名字和大致的身世梗概,什麽詩篇是半點不知,其實陳平安之所以會知道五鬆先生,主要還是這個杜秀才的“煉師”身份。簡而言之,白也所寫的那篇詩,陳平安記得住,可眼前這位五鬆先生曾經寫過什麽,一個字都不清楚。

    在那籮筐裏邊幫著好人山主使勁小雞啄米的小米粒,更加尷尬,隻得撓撓臉。

    那杜秀才笑了笑,“既然長劍方才還在,偏偏這趟折返,剛好不在身上,小子那就莫談機緣了,水牛圖不要多想。”

    漢子歎了口氣,白也獨自仗劍扶搖洲一事,確實讓人感傷。果然就此一別,桃花春水深。

    陳平安有些遺憾,不敢強求機緣,隻得抱拳告辭,想起一事,問道:“五鬆先生能否飲酒?”

    漢子笑著不說話。

    陳平安便從咫尺物當中取出兩壺仙家酒釀,擱放在櫃台上,再次抱拳,笑容燦爛,“五鬆山外,得見先生,鬥膽贈酒,小子榮幸。”

    漢子看著那個年輕青衫客跨過門檻的背影,伸手拿過一壺酒,點點頭,是個能將天地走寬的後生,所以喊道:“小子,若是不忙,不妨主動去拜會逋翁先生。”

    陳平安立即轉身,快步走回鋪子,又拿出兩壺酒。

    杜秀才愣了愣,“作甚?”

    陳平安輕聲問道:“敢問那大字之祖的《瘞鶴銘》,到底是否出自逋翁先生的手筆?”

    杜秀才伸出雙手,按住兩壺新酒,微笑不語。

    陳平安隻得再次離去,去逛條目城內的各個書鋪,最終在那子部書鋪、道藏書肆,別錄書閣,分別找到了《家語》、《呂覽》和《雲棲隨筆》,其中《家語》一書,陳平安循著零散記憶,起先是去找了一座經部書鋪,詢問無果,掌櫃隻說無此書,去了偽書鋪子,一樣無功而返,最後還是在那子部書鋪,才買到了這本書籍,確定裏邊有那張弓的記載後,才鬆了口氣。原來按照條目城的史誌目錄,此書地位由“經部”下降至了“子部”,但不是像浩然天下那樣,已經被視為一部偽書。至於《呂覽》,也非擺在雜家書鋪售賣,讓陳平安白白多跑了一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