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八十四章 天下一詞(2/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37222更新時間:2022-01-28 01:36:01

    兄長米祜,更是一位曾經有望躋身飛升境的大劍仙。

    大驪邊軍有個說法,見過的死人越多,在戰場上看活人的眼神,就跟看死人差不多了,殺人之時,手穩心更穩。

    山下沙場是如此,想必劍氣長城更是同理,甚至猶有過之。

    所以那位負責護道的長春宮長老老嫗,因為在遊曆途中,沒少對那個“餘米”冷言冷語,如今經常覺得脖子涼颼颼,好像自個兒在鬼門關轉悠了一圈。

    陳平安有些疑惑,以長春宮在大驪山上的超然地位,與落魄山從無結怨,甘怡見著自己這個山主,照理說她不至於如此拘束。

    其實很至於。

    因為如今的陳平安還不知道一事。

    門派之外,山上修士,也有各種沒有山頭界線“小山頭”,例如會經常在外碰麵的各家渡船管事之間,就會有深淺不一的私人交情,甚至還有專門的鏡花水月,相互聯係,方便一些生財門路的互通有無。

    而他這個劍氣長城的末代隱官,歸功於當年倒懸山的“春幡齋一戰”,讓他在跨洲渡船這個鬆散“幫派”裏邊的威望,高得無法想象。

    以訛傳訛,神乎其神。

    隨著如今文廟對山水邸報的解禁,再無禁忌,更是傳得那叫一個驚心動魄……

    以至於浩然天下的渡船管事之間,漸漸的,莫名其妙出現了一場從低到高的比拚。

    手握一條跨洲渡船的管事,瞧不起隻能在一洲境內飛來掠去的渡船管事,有幸去過倒懸山、為劍氣長城“略盡綿薄之力”的跨洲渡船管事,瞧不起那些沒與劍氣長城做過買賣的跨洲渡船,去過倒懸山、並且走進過春幡齋大門談買賣的,瞧不起那些不曾在在春幡齋大堂落座的可憐蟲。

    而去過春幡齋並且親身參加過那場“山巔議事”的,就要看不起那些未能親身領略過“隱官風采”的。

    如今這麽一小撮渡船管事,出門在外,個個眼高於頂,看待其餘所有渡船管事,隻差沒說一句你們都是垃圾了。

    畢竟你們怎麽會知道,當年那場議事的暗流湧動,凶險萬分,我們的命懸一線,春幡齋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雙方對峙。

    隱官領銜十幾位劍仙,差點就要關門砍人呢。

    甘怡作為醴泉渡船的管事,當然聽說過一些雲遮霧繞的隱秘傳聞。

    所以甘怡很清楚自己麵對誰。

    都不是什麽陳山主了,也不是什麽文聖一脈的關門弟子,而是劍氣長城的末代隱官。

    上次長春宮祖師堂議事,宮主就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言語。

    我們大驪離著北俱蘆洲可不遠。

    甘怡神色誠摯道:“陳山主如果不著急趕路,可以嚐一嚐我們長春宮酒釀。”

    陳平安婉拒道:“這次就算了,我跟小陌不作更多叨擾。”

    長春宮當年被大驪朝廷主動列為宗門候補之一,甚至都沒有如何爭取。

    之前中土文廟議事,宋長鏡還額外跟文廟討要了三個宗門名額,長春宮一樣沒有像正陽山、雲霞山那樣四處奔走,尋找門路,沒想著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估計是怕大驪宋氏因此為難,由此可見,長春宮為人處世的分寸感,不是一般的好。

    雖然陳平安已經知道那三個名額,大驪王朝早有安排,分別是正陽山那座被竹皇取名為“篁山劍宗”的下宗,雁蕩山龍湫附近的一座大寺,再加上曹溶的道觀。

    故而長春宮不會因此破格躋身宗門,但是宗門候補的身份,並不是什麽錦上添花的空頭銜,一旦大驪鐵騎在蠻荒天下那邊再立戰功,長春宮哪怕還是沒有玉璞境,依舊可以獲得文廟那邊的許可,得以順勢補缺。神誥宗的下宗,還有雲霞山,都要靠後才能輪得上。

    見陳平安不願停步飲酒,甘怡明顯有些失落。

    她也就是不敢隨便與陳平安開玩笑。

    不然甘怡還真有一句不是什麽玩笑的真心話,很想與這位隱官大人說上一說。

    隻要陳山主願意去長春宮做客,哪怕隻是喝幾杯酒就走,光是負責端酒上桌的人選,那幫瘋丫頭,都能搶破頭,還管什麽同門之誼呐。

    需知長春宮女修,對待男女情愛一事,曆來是極其開明的。

    已經有年輕女修揚言,要是陳劍仙親臨,我又能端酒露個麵,非要來個一不留神,就崴了腳,不奢望順勢倒入懷中,但是被陳劍仙那麽伸手攙扶一下,總歸是逃不掉的!

    陳平安當下哪裏知道這些烏煙瘴氣的別家山頭秘事。

    可要是真被他知道了,估計長春宮至少幾百年內,都別想著見著陳山主的麵了。

    陳平安道了一聲別。

    一襲青衫,身形化作十數條細微劍光,在渡船一閃而逝。

    小陌笑著低頭抱拳,與甘怡作別,隨後在原地憑空消失。

    醴泉渡船這邊沒有絲毫靈氣漣漪,渡船陣法如同虛設,甘怡卻見怪不怪。

    黃昏時分,如火燒雲。

    因為陳平安不著急趕回大驪京城,劍光在遠處凝聚身形,然後再次劍光消散,在百裏之外的更北方重聚。

    不再施展這門尚未嫻熟掌握的遁法,陳平安在一處火紅雲海上散步前行,與身邊小陌笑道:“家鄉諺語,晚火燒大雲,明天行千裏。其實在驪珠洞天落地生根之前,極少有人真的這麽遠行,都是兜兜轉轉,最遠就是去趟山裏砍柴燒炭,就得回家,可能往返一趟,也就百餘裏的山水路程。”

    家鄉地上的窯火,見過無數天上的朝霞和晚霞。

    因為先有周海鏡,再有竺奉仙和庾蒼茫,陳平安才意識到一事,落魄山除了得有自己的鏡花水月,更需要通過此事來搜羅一洲山上的各種消息。所以落魄山除了得有人開始著手籌建諜報機構,光是觀看各個仙府鏡花水月的那筆開銷,神仙錢就不是一筆小數目。想要觀看其它仙府、別家仙子的鏡花水月,就得大肆購買山上靈器。好在掏錢之外,朱斂,米大劍仙,陳靈均,都是很適合這件事的……人中龍鳳。

    落魄山的護山大陣,攻守兼備。

    已經有了老觀主的那幅五嶽真形圖,再加上山巔那座舊山神祠廟內,懸掛有一幅劍仙畫卷。

    這次遠遊蠻荒腹地,收獲頗豐,隻說雲紋王朝的玉版城,陳平安就從那位道號“獨步”的皇帝葉瀑那邊,得手十二飛劍。

    加上之前太平山贈予的陣圖,未來建在落魄山霽色峰祖師堂內的這座攻伐劍陣,殺力不弱。能殺玉璞,就可以震懾仙人。

    隻是一想到到處都需要花錢,就容易讓人英雄氣短,所幸陳平安才記起,自己好像還是皚皚洲劉氏的不記名客卿。

    記名的話,就需要拋頭露麵,客卿每隔一段年月就要“點卯”,不記名的客卿,就沒有這個講究了,幾乎等於不出力白拿錢。

    一旁小陌心靈手巧,在雲路之上,著手編織一雙躡雲步虛履,雪白色澤,一看就品秩不低。

    雲海之上,如履平地,陳平安隨口問道:“小陌,你覺得魏晉大致什麽時候可以躋身飛升境。”

    小陌想了想,“魏大劍仙的資質,還是相當不錯的,又得了那樁機緣,如果不打架,不在生死場中砥礪道心,不與劍術更高者拚死問劍幾場,我估計得有個四五百年的水磨光陰,才能瞧見那個地仙瓶頸……”

    說到這裏,小陌趕緊改口道:“今時不同往日,得稱之為仙人境了。”

    陳平安問道:“遠古時代的地仙,真的一個個都這麽強大嗎?”

    小陌笑道:“其實不算太強,但是肯定不弱,就是地仙登天成神,極為不易,僅是第一重關隘,就相當於與如今一位仙人境巔峰的劍修問劍,此後又有兩道關隘等著,相傳其中一關,涉及道人的心性,顯得比較虛無縹緲了,所以即便有那兩座飛升台存在,絕大多數地仙根本不敢走上去,像是自尋死路,若是等到那些人間地仙形神腐朽了,隻是為了續命,再去涉險一搏,又必死無疑,所以這中間有個讓人無奈的悖論,最終使得那會兒的男女地仙,成功登天的數量,極為有限。”

    “小陌當年不練劍又很無聊的時候,就會去飛升台附近坐著,看別人登天,很多次,從未親眼瞧見有誰走到最高處的天門,無一例外都在中途隕落了,那些道人的皮囊魂魄如……花開一般,辛苦修行,到頭來隻是為人間增添一場靈氣磅礴的落雨,反正我是覺得挺可惜的。”

    “如果魏晉生在那個年月裏,估計可以成功登頂飛升台。”

    陳平安笑道:“就憑魏大劍仙買酒的那份豪氣,撈個飛升境不難。”

    關於那棵名為“長情”的萬年鬆,作為神仙台一棵獨苗修士的魏晉,其實頭疼得很。

    如果不是古鬆與山根牽連,極難移植,魏晉早就讓大鯢溝、綠水潭,或是文清峰搬走了。

    不然隻會讓風雪廟疲於應付那些人情往來,因為索要這棵萬年鬆枝葉、樹皮的譜牒仙師和達官顯貴,實在太多,無論是山下的尋常女子,還是山上尚未斬赤龍的女修,以萬年鬆煮藥,都是一方極好的仙藥。

    可遇到前來購買此物的各方勢力,風雪廟一次都沒有答應外人,在這件事上顯得格外不近人情。

    雖然魏晉與宗主先後說了兩次,他不在山中修行時,祖師堂那邊可以隨便處置這棵“長情”。

    事實上,魏晉在風雪廟修行的歲月,在第一次下山之後,加在一起的天數,屈指可數,不然也不至於連那次元嬰境的閉生死關,魏晉都不在自家山中。

    以至於魏晉忍不住猜想,是不是風雪廟本就不願意出售萬年鬆,故意拿自己當擋箭牌?

    上次返回風雪廟,魏晉就有了個念頭,收個名義上的弟子?

    自己再對風雪廟不親近,可是神仙台一脈總得香火傳承下去。

    所以之前在劍氣長城重逢,魏晉這個落魄山客卿,讓山主幫忙留心一下,有無合適的劍修胚子。

    魏晉就一點要求,修行資質可以一般,但那個孩子必須是寶瓶洲本土出身。

    畢竟是首徒。至於未來的關門弟子,魏晉當然還是要自己挑選的。

    所以在讓陳平安幫忙挑選弟子之外,還與陳平安商量一事,如果對那棵古鬆有想法,就自己去與風雪廟開口購買,再說他魏晉是已經答應此事的,所以隻要風雪廟沒意見,落魄山又出得起那筆錢,就可以價格古鬆遷徙到落魄山中。

    不過陳平安沒有這樣的想法,當然不是不眼饞不心動,而是風雪廟極有可能,在等待那棵萬年鬆的煉形成功,可能會一步登天,躋身上五境,然後名正言順成為風雪廟的護山供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