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零八章 閽者(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7534更新時間:2022-01-28 01:36:21

    唉?

    原來是被老瞎子一腳踩中背脊,嘎嘣脆,又斷了。

    最後李槐隻是說一句,我能不能先聽聽看陳平安的建議。

    老瞎子竟然點頭答應了,還幫著弟子理了理衣領,同時用一種老懷欣慰的語氣,稱讚了李槐一句,做事穩重隨師父。

    這倆師徒的一問一答,聽得趴地上默默續上一條脊柱的嫩道人,差點沒把自己一雙狗眼瞪到老瞎子眼眶裏邊去。

    宅子門口那邊響起敲門聲。

    有訪客登門。

    為了避嫌,李槐就要起身告辭。

    董水井笑著挽留道:“不用走,是咱們那位簡督造,一門心思想要建功立業,可惜不得其法,近些年磕磕碰碰,沒少吃苦頭。”

    簡豐當年接替曹耕心擔任龍州新任窯務督造官,上任之前,意氣風發,隻覺得曹耕心這種遊手好閑的爛酒鬼,都能靠混日子升官,他要是去了,一座衙門的大小公務,隻會處理得井井有條。

    一座窯務督造署,明裏暗裏,其實是掛兩張官匾,故而主官同時擁有兩個官銜官身。督造署在內,再加上後來大驪新建的幾座織造局,還有例如洪州設置的那個采伐院,其實都是天子耳目,各位主官的密折諜報,可以直達天聽。

    結果等簡豐真到了槐黃縣城,處處碰壁,小鎮的那些大姓,個個關係複雜,盤根交錯,而且極其抱團,鐵符江水神楊花,山水品秩高,靠山大,根本不服管,紅燭鎮附近繡花、衝澹、玉液三江水神,一樣不鳥他,棋墩山山神宋煜章在內的幾位,再加上州郡縣各級城隍閣的城隍爺,一州境內的文武廟……反正就沒誰將他這個官居四品的督造官當回事,到任之時,誌得意滿,苦等了足足半年,竟然沒有一位主動夜訪督造署,好,你們不找我,我就去找你們,結果閉門羹沒少吃,即便進了門的,雙方也沒什麽可聊的。

    簡豐隻好寫信請教昔年的京城好友,曾經的本地郡守,如今已經升任洪州刺史的袁正定。

    小時候在京城意遲巷,他就喜歡跟著年紀稍大的袁正定一樣,安心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袁正定確實回信一封了,可竟是一張空白信紙,信上一個字都沒寫。

    不過簡豐到底琢磨出一些官場門道來,就開始捏著鼻子學那前任督造,多看多聽少說少出門。

    所幸督造官一職,並無年限約束。

    隻是總這麽幹瞪眼也不是個事,所以一聽說那位董半城返回家鄉祖宅,簡豐就立即登門拜訪了,當然是微服私訪。

    見著了那位儒衫青年和黃衣老者,簡豐也就是客氣一句。

    認得李槐,是小鎮本地人,如今是山崖書院的賢人。

    至於那個滿臉和善神色的老者,是張陌生麵孔,督造署那邊也無相關的秘檔記載,簡豐來之前已經讓人記錄在冊,同時派人去牛角渡那邊,翻閱李槐所乘坐渡船按例留下的通關文牒記錄。

    董水井好像半點不懂官場規矩,沒有讓那李槐和老者離開這間略顯寒酸的屋子,甚至都沒有讓兩人挪個地方的意思。

    若是剛剛上任之初,簡豐恐怕就要心生不悅了,實在是軟釘子和閉門羹吃多了,已經磨光了棱角和脾氣。

    董水井邀請簡督造落座,再遞過去一隻粽子,簡豐道了一聲謝,熟稔拍了拍粽子上邊的灰塵,撥開後就吃了起來,這種事情,倒是不用簡豐如何假裝平易近人,雖說是大驪世家出身,可簡豐早年在春山書院求學多年,期間幾次負笈遊學,路上都掙著了不少錢,所以袁正定經常打趣他應該去戶部任職。

    隻因為今天有外人在場,簡豐隻得開始打官腔作為開場白,與董水井聊了些勉強與窯務公事沾邊的,畢竟如今好些座窯口已經不再是官窯,而這個董半城躲在幕後,卻幾乎壟斷了整條瓷器外銷的財路,像那座已經轉為民窯的寶溪窯口,如今就劃撥到了董水井一手扶持起來的某個傀儡商人名下。

    董水井與之談笑風生,滴水不漏,應對得體。

    讓李槐佩服不已。

    簡豐其實已經做好了無功而返的心理準備,趁著手裏邊的那顆粽子還沒吃完,就又隨口聊了幾句地方學塾的籌建,還有董水井幕後請人代為出資的修路鋪橋,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不少銀子未能全部花在刀刃上,而這些事情,已經超出窯務督造署的職責範疇,何況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瑣碎,簡豐也就是當督造官當得實在無聊,看在眼裏,覺得實在是有太多細節需要完善,今天既然好不容易見著了董半城,就當是說幾句官場之外的廢話,哪怕討人嫌,也無所謂了。

    果然董水井十分敷衍了事,隻說回頭有空再問問看。簡豐就知道十成十是沒戲了。

    離開宅子後,獨自走在陋巷裏邊,簡豐苦笑一聲,今兒又是白忙活一場。

    自己不愧是被人在背地裏說成是曆史上最窩囊的一任督造官大人。

    屋內李槐欲言又止。

    董水井搖搖頭,笑道:“碰壁處悶響就是良知。”

    李槐問道:“是書上看來的,還是陳平安說的?”

    董水井氣笑不已。

    李槐笑嗬嗬道:“你退學早,讀書少,比我還不如。”

    董水井猶豫不決,隻是憋了半天,還是沒能問出口。

    李槐卻一下子知道了董水井想要問什麽,“如果隻是二選一的話,我肯定選你當姐夫啊。”

    董水井將信將疑,“見到了林守一,同樣的問題,你怎麽回答?”

    李槐大笑起來。

    董水井也不再打破砂鍋問到底,隻是轉頭望向院中水井旁的那棵柳樹,柔柔弱弱,男子眼神與柳樹一般溫柔。

    京城兵部車駕司轄下的一個清水衙門,位於帽帶胡同的驛郵捷報處公署,今天來了兩位從未涉足此地的官場貴客。

    一位是兵部自家人,一位是禮部官員,兩人官銜都是郎中,而且都是大驪朝廷最具權柄的京城郎官。

    頂著捷報處一把手身份的那位京城世家子,姓傅名瑚,他有個極有出息的兄長,叫傅玉,前不久才從地方入京述職,卸任了舊龍州的寶溪郡太守一職,算是平調,剛剛擔任小九卿之一的詹事院少詹事,職掌左春坊。傅瑚對這個仕途順遂的堂兄是又敬又怕,加上傅玉又年長傅瑚一輪,頗有幾分長兄為父的意思。

    今天傅瑚處理完公務後,原本正翹著二郎腿攥著一件羊脂玉手把件,當他從門房胥吏那邊得知消息後,頓時被嚇了一跳,把昨夜菖蒲河酒水都給嚇醒了,誤以為是自己哪裏當差,出了天大紕漏。早年像那盧氏王朝曆史上,就曾經鬧出過一樁兵部大堂印匣失竊案,牽連甚廣,皇帝震怒,一查再查,結果查到最後,連捷報處的備用印匣都被庫丁銷熔掉了,導致盧氏廟堂整個兵部的官帽子和腦袋一並掉了許多,當時作為盧氏藩屬國的大驪宋氏官場,也隻當是個笑話看待。

    得知是奔著老林來的,傅瑚在屋內踱步兩圈,一跺腳,還是去準備闖一闖龍潭虎穴。

    想那老林,這些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得像頭老黃牛,與自己相處起來,關係極為融洽,事情沒少做,安分守己不爭權。

    再說了,自己好歹是捷報處的頭把交椅,總得護著點自家衙門裏邊的兄弟。

    隻是等到傅瑚到了林正誠的那間衙署公房外邊,瞧見了裏邊兩人,便立即膽氣全無,以至於都沒有注意到,自家老林,見著了那兩位不速之客,竟然就隻是坐在火爐旁的椅子上,身體前傾彎腰伸手取暖,竟然都沒有起身待客,架子大得像是個六部尚書了。

    要知道屋內站著的兩人,那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與看著就氣勢淩人的魁梧漢子,分別是大驪禮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以及兵部武選司郎中!

    這兩個官場位置,曆來是國師崔瀺必須親筆圈定的重要人選,而且根本無需兵部、禮部尚書、侍郎審議通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