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0章 社保製度的改革(1/3)

作者:不信天上掉餡餅字數:9750更新時間:2019-08-05 10:45:52

    董全慶說道:“邱書記,所謂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並不是完全矛盾的,不是非此即彼。很多時候,它們彼此之間有很深刻的關聯。要走市場經濟的道路,政府不能包辦一切,但不是說,政府完全放手不管,一切都推向市場。尤其在剛剛開始轉型的時候,很多民眾對市場規律還是一知半解,更加必須有政府的管理和引導。縱算在西方那些市場經濟特別發達特別完善的國家,關係到大部分民眾切身利益的產業,政府還是會嚴密監管的。農業和漁業,是雲湖縣目前的基礎產業,涉及到了全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眾。這個事要辦好,政府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因為農戶和漁民,單個力量都很弱小,沒辦法獨力完成產業的升級換代,更加不可能去了解外邊市場的信息。政府統一銷售,統一收集信息,統一管理完成升級換代,就很有必要。”

    邱明山點了點頭,說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尤利民沉吟著說道:“董教授,範鴻宇,要全麵協調全縣的農副產品和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和銷售,單單在縣裏成立一個銷售公司,恐怕不夠吧?”

    範鴻宇答道:“肯定不夠。每個區每個鄉鎮,都必須成立相應的合作社機構,直接和基層群眾打交道。”

    尤利民說道:“這樣的機構,我們本來就有。比如供銷社。”

    範鴻宇微微搖頭,說道:“職能不一樣。供銷社基本是單向的,從上往下,主要是產品銷售。農產品收購這個環節,很僵硬。定價單一,方法也單一。收購的品類更加單一,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

    “那這樣一來,豈不是又要增加一個機構,增加許多脫產幹部?”

    尤利民很認真地問道。

    幹部隊伍超標,機構臃腫,一直是尤利民很關注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隻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範鴻宇說道:“省長,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的,加機構,不加人。新機構的幹部職工,都從其他部門抽調。比如供銷社,經貿委。農業局,漁業局這些單位,都可以抽調人員去新的機構工作。政府現有編製人數已經超標,再加人,公家負擔會越來越重。”

    尤利民緩緩點頭。

    邱明山說道:“範縣長,在雲湖,也許能夠按照你說的那樣。加機構,不加人。但在其他縣,恐怕就不一定能做得到了。”

    範鴻宇微微一笑,說道:“邱書記。我相信,至少在彥華,肯定能做到。”

    這個事,關鍵就在於主事者本身的態度是否堅決。隻要邱明山還在彥華地委書記的任上。整個彥華地區要推行他這個模式,就能做得到。

    尤利民說道:“你們先試。如果事實證明行之有效,到時候再考慮進一步推廣。相應的文件和監督措施,肯定也必須要到位的。”

    從尤利民這個態度來看,他已經完全認可了範鴻宇在雲湖的“標新立異”,不管是什麽樣的新招數,都毫不猶豫地同意讓範鴻宇先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