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二章 加分(2/2)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4524更新時間:2023-02-11 23:50:05

    “肘子你在念什麽?”

    “蜀都在古代很富有,號稱天府之國,明末又一股很大的農民隊伍,首領叫張獻忠,打進這裏,成立了一個短命王朝。”

    “後來張獻忠戰敗,史書記載他將數十年間搜刮的財富盡數藏在木頭裏邊,沉入江口,並且在財寶沉江的地方,立下石牛石虎隔江相對,方便以後回來挖掘。”

    “不過他再也沒能回來,這些財寶隨著他的失敗,埋藏在了曆史的長河裏,再無蹤影。隻給成都留下了這個故事。”

    “嗯,你們的故事真多,隨便一條街,一道橋,都是一個好玩的故事。”

    “還有一道菜是吧?”周至笑道。

    “就是就是!”付霞點頭如搗蒜。

    “我覺得你們樓的門衛大爺好搞笑。”周至突然有說起另一個問題:“他吼跟我吼不一樣?搞得跟那是他的任務一般。”

    “中華文華博大精深。”付霞也搞不懂:“不過王大爺的房間叫‘傳達室’,我查過傳達的意思,不就是該那樣嗎?”

    “哈哈哈哈……”周至笑得都不行了:“對對對,的確如此,付霞你的中文水平真是突飛猛進啊!”

    “旦增大師也這樣誇我!”付霞美滋滋的,從書包裏拿出一個本子:“肘子,這是我翻譯的《川味趣談》的開頭,你看看行不行。”

    《川味趣談》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采用了後世著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文風,筆觸細膩,講求的是文字完成對感官的傳遞。

    開局自然是要介紹四川盆地的地理人文環境,介紹川菜在這裏能夠成為大係的根本成因,書的前五冊,其實是以地域區分為脈絡的,大體還是以宋代川峽四路為劃分,以岷江、沱江、長江、嘉陵江形成的上河幫,小河幫,下河幫菜係為索引,一點一點揭示出一張美食版圖。

    和《舌尖上的中國》不同的是,這樣的寫法,毫無疑問的必須加入無數的天時、地理、人文、曆史等方麵的知識典故,因此雖然是一本寫川菜的書,卻蘊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人們與其說是在看一本美食書,還不如說是跟著這本書,對蜀中來了一次“深度遊”,這才是它大受歡迎的原因。

    《川味趣談》的第六冊,則拓展了傳統川菜美食地圖,增加了羌藏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美食。

    之後三卷,更多地加入了近代和現代的東西,以及改開以來,人們在生活方式上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帶給社會、家庭和個人的衝擊。

    比如渝州小麵,便從最早的渝州擔擔麵,寫到毛紡廠職工下崗再就業開設的“街頭小麵”,給一道小吃找到了靈魂依托。

    周至的英文水平很高,閱讀付霞翻譯的東西毫無困難。

    付霞的翻譯其實相當不錯,繼承了周至書裏娓娓道來的風格,在不少地方加了括號,括號裏邊寫上了一些關於書裏典故和詞匯的注解,方便老外理解。

    比如周至寫到的魚鳧部落,付霞將之和鸕鶿聯係了起來,打了個括號解釋中國漁民用鸕鶿抓魚的方式。

    這些括號中的注釋,用老外的眼光,介紹了中國人熟悉無比而他們又倍感新奇陌生的東西,給《川味趣談》注入了一種活潑的趣味,應該說是給原著加分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