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42.第342章 你到底值多少錢?(1/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4344更新時間:2022-03-20 13:13:53

    “畢竟幹的早,家大業大經得起折騰。”

    “人家阿裏、京東、網易在港股二次上市更多是擔心中美之間貿易爭端的影響,提前找個避風港。”

    “但老姚想私有化更類似於聚美優品、360、分眾傳媒……”

    “總是感覺自己被低估了?”

    沈鋒差點沒吐了,你丫的瘋了吧?

    說白了就是一個倒賣信息的二道販子,甚至還不如瑞幸,畢竟人家門店擺在那裏,請國內消費者真金白銀喝過兩年咖啡……

    你呢?

    股價這個東西仿佛已經變成玄學?

    為什麽招商銀行的PB比其他銀行高那麽多。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家的資產質量好,  ROE長期水平高出很多,所以投資者認!

    工商銀行的兩倍……興業銀行的兩倍多……平安銀行的1.5倍……

    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品牌衣服成本100,有三種定價方式:

    定價300元,可以賣10萬件,利潤2000萬

    定價200元,可以賣50萬件,利潤5000萬

    定價130元,可以賣100萬件,利潤3000萬

    傻子都知道應該定價中間的200元吧?

    一般商品定價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接近於市場目標消費者的中位數,這是大部分商品的定價模式。但必須有一個前提——即產量提升空間很高。

    反觀藝術品拍賣市場,定價方式就完全不同,所有商品隻有一件,定價取決於出價最高的那個人。

    一個不出名的畫家,之前成交記錄差不多一萬,所以價格很快就拍到1萬,接下來的定價就是一門玄學:

    首先有一個收藏家,覺得這個風格很有潛力,出價1.3萬;

    然後一位投資者,發現短短一年升值30%,就出價1.5萬;

    或者這位畫家是我的朋友,我欠他一個人情,就出價3萬;

    最後遇見一個富豪,覺得畫上的人很像初戀女友,最後喊道10萬。

    拍賣場100人可能隻有50個人覺得它最高值1萬,10個人覺得最高值1.5萬,隻有一個人覺得值10萬,結果畫家的身份到10萬!

    找誰說理去?

    所以說一種商品,供應與需求總量越大,它的市場定價越接近市場心理價位的中位數。供應與需求總量越小,它的市場定價越偏離這個中位數。

    但供求與價格的量價關係的彈性,遠大於我們的想象。

    供應量彈性假設:畫家畫了兩幅一模一樣的畫來拍賣,那麽最後的拍賣價是多少呢?就是我出的3萬,因為富豪隻需要一張畫,不需求跟我搶,最後就是3萬。

    需求量彈性假設:由於天氣原因,原定來場的100個人,隻能到場50個人,很大概率我和那個富翁中有一個人不能到場,那麽最後的定價也是3萬。

    但股價呢?

    首先看需求,也就是買盤的變化。一支股票表麵上看,所有人都可以買,但實際上大部分投資者在新買入一支股票之前,通常有個關注的過程。

    就像隻有到場的拍賣者才有資格拍賣一樣,隻有關注一家公司的人才會買入,所以股票的需求跟關注度的關係是最直接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