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44章 人才選拔(2/4)

作者:渤海郡公字數:11150更新時間:2023-07-15 11:08:43

    如今可以在各省的省會參加會試,這對於絕大部分的士子們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當然了,一些對自己信心十足,又或者本來就是在金陵城求學的士子,他們依舊會選擇在金陵城參加會試。

    大乾的科舉製度,並沒有嚴格規定說什麽樣的士子可以參加京師會考,什麽樣的士子隻能參加省城會考,而是選擇了不幹涉的態度,士子可以自由選擇在本省參加會試或者是來到金陵城參加會試。

    當然了,兩者的會試題目難度雖然相當,但是競爭卻是不一樣的,在金陵城裏參加會試的士子,都是對自己特別有自信的那種,同時隨著會試分考製度的施行,帝國也是相應的縮減了金陵城會試的錄取人數。

    早幾年的時候,金陵城會試的進士、新學進士科兩科,錄取的總人數能夠達到千人,但是乾元元年的現在,預定的錄取人數已經是下降到五百人,直接下降了一半。

    不過全國範圍來說,預計錄取的兩科學子人數,卻是會再一次創造新高峰,各省分考點以及金陵城考點加起來,預計將會錄取五千人。

    這些新科進士、新學進士們,絕大部分都會進入基層崗位任職,從而逐漸改變目前大乾的官場裏頭,低級官員素質不高的原因。

    假以時日,楚行還打算進一步擴大錄取人數,因為以後除去司法機構、巡警等需要特殊技能的人才,除去沒有品級,隻是普通的雇傭工作人員,比如馬夫、廚師等,其他擁有品級的王朝官員,必須經過科舉考試後選拔。

    最後形成大乾官員以及普通雇員相結合的人事製度。

    其實楚行一開始還打算搞成所有的公務雇員,都是需要通過科舉來選拔的,但是發現這不太現實,因為人家讀了國子監大學的學子,顯然是不可能接受成為一名官府裏的馬夫的,而且這也是極大的人才浪費。

    所以,楚行才是施行了目前的這種官員以及雇員相互結合的模式。

    而這個政策,自然也不是楚行亂搞的,而是參考了後世的公務員製度,後世裏的諸多媒體報道裏,為什麽會頻繁出現臨時工這個詞,那是因為公務機構裏是真的有這麽多的臨時工,他們以合同工,派遣工等名義為政府機構工作,是屬於沒有編製的那種。

    楚行覺得後世的這個公務體係還是挺不錯的,可以有效控製薪資支出,捅出簍子了可以直接炒人平息民眾怒火。

    實際上這套體係華夏數千年來都是這麽玩的,以前是官吏之分,後世是有編製和臨時工之分,到了大乾王朝邊嗎,那就是官員和雇員之分。

    雖然操作的細節不同,但本質上卻是一個卵用,沒啥太大的變化。

    要不然怎麽說,其實華夏數千年,政治體係一直都沒有變過呢,家天下,科舉製度,官吏製度等等,幾千年前如此,現在同樣如。

    在大乾王朝,同樣也不例外。

    楚行不是聖人,更加不願意去冒無所謂的風險,既然這些東西在數千年裏都已經被證明了去實用性,楚行自然是犯不著拋棄掉,然後自己去重新搞一套亂七八糟的東西,那樣的話,誰知道會不會搞出什麽大麻煩來。

    以史為鑒,實用為主!

    這是最近幾年楚行的治國理念,所以很多政策實行的時候,大多也是符合了這種理念。

    科舉製度的改革同樣如此,到了乾元元年的今天,科舉製度的改革,算是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後麵頂多就是縫縫補補,楚行是不打算再進行大規模的變革了。

    和科舉還有著極大關係的教育製度,楚行同樣是不打算進行太大的變動,他覺得如今這個教育體係就挺好的了,頂多就是以後逐漸普及小學,再搞多一些中學,至於大學嘛,他還是打算走精品路線,嚴格控製大學生的數量,尤其是文科生的數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