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章 鑲口(2/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4494更新時間:2022-06-16 22:09:44

    密而不碎!

    脆而不酥!

    直到深夜,才完成今天的練習,活動完身體,躺在床上,明天計劃開始拜訪老客戶,主要是幾家老字號的掌櫃,跟善工堂多年合作,和爺爺都是好朋友。

    “誠和樓,先去見陳老爺子。”

    魯善工想好目標,陳掌櫃是爺爺的至交好友,算是從小看自己長大的前輩。前幾個月來親自來安慰,勸自己跟著對方,學習古玩鑒定。

    誠和樓專營首飾,民國時期老掌櫃陳子晉的三兒子陳中平在琉璃廠老字號致寶齋學徒,不但學習到精湛的珠寶鑲嵌手藝,還練就一手瓷器鑲口的絕活。

    特別是北宋定窯,胎白釉細、造型規整、印花刻花劃花精致美妙著稱於世,成為唐末五代取邢窯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

    可惜後來因為有芒,指的是器物口沿不施釉,形成露胎圈,撫之手澀不光滑。這是定窯為大幅度提高裝燒產量,自北宋中期首創的芒口覆燒法造成的結果,是無法避免的工藝缺陷。

    用正燒方法而成的碗、盤、盞,雖然口沿有釉,底足卻露胎無釉,而芒口覆燒成的碗盤雖然口沿無釉,但足底卻能夠滿釉不露胎。

    於是為美化芒口缺陷,從北宋開始到南宋末,宮廷內府匠人開始對那些精美的盤、碗、盞、罐等定窯露胎芒口部位,用鍛製勻薄的金、銀、銅頁包上一圈,謂之鑲口,俗稱扣器,既美觀,又不影響把玩,這就是鑲口器出現的原因。

    隨著鑲口器的流行,原本是彌補器物芒口露胎缺陷,以利使用的不得已措施。但北宋皇室把這種對瓷器上的美化修飾,同權力和地位掛起鉤來,限製鑲口器的使用身份和等級。

    據《續資治通鑒》卷百十九載: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裏之家,毋得金扣器具,用銀扣者毋得塗金。

    隻有皇室內宮和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裏之家才能使用金鑲口定窯,詔示用不同鑲口材質區別等級貴賤的做法,很快從皇室而達官貴人,從權臣富豪而中產民眾,都把使用鑲口瓷器當做一種富貴標誌的時尚而流行開來。不準用金鑲口者用銀鑲口,不準用銀鑲口者用銅鑲口,席卷全國。

    到明清時期,瓷器工藝發達,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定窯逐漸消失在曆史中,鑲口手藝也隨著慢慢沒落。

    直到陳中平出現,讓這門絕活重現人間,當年在琉璃廠也是金字招牌,但凡瓷器鑲口,不論定窯與否,必然去誠和樓。

    這也是魯善工第一個選擇對方的原因,其實所謂鑲口也是一種修複瓷器的手法,跟鋦瓷異曲同工。不隻是用在瓷器上,還有紫砂壺,甚至是玉器,鑲口後既美觀大方,有堅固耐用,十分有用的手藝。

    聽爺爺說這門手藝在陳家已經失傳,最少現在陳老爺子不會,但家傳有幾件祖上遺珍,這讓魯善工心動不已,準備明天找機會上手,偷師絕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