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2/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4864更新時間:2022-06-16 22:11:07

    魯善工一擺手,隨便點,哥不差錢!

    當然都是玩笑話,梁海生隨手點了幾個特色菜,素食為主,考慮到耿老爺子的口味,服務員下去準備,大家邊喝茶邊聊天。

    “當年文物南遷的事?”

    梁海生接過魯善工的茶,好奇問道:“打聽這個幹什麽?”

    魯善工笑道:“好容易遇見五代掌管紫禁城的大管家,不打聽點內幕豈不是抱憾終身?”

    “你小子!”梁海生哈哈大笑,換成其他人誰敢跟自己這樣說話?不過自己對魯善工很欣賞,難得一見的手藝人,雖年紀輕,但有禮有節,前途無量的潛力股。

    “哎,說起當年的文物大遷移,絕對是步步驚心,比刀尖上跳舞還凶險!”

    耿寶昌放下茶杯,回憶起當年,仍然心有餘悸道:“戰爭爆發後,故宮專家們認為京城難免有戰事,加上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文物安全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大家一致的意見是,早做準備,找個安全地帶保存。但是當時關於文物是否要搬遷,意見並不統一。”

    “是啊,我當時還小,那段時間父親基本不回家,整天都在工作。”梁海生接話道:“京城各階層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甚至上街遊行,打出文物南遷就是逃跑的橫幅。”

    “就連文學院院長的胡適也不讚成南遷,認為在國際人士監視之下,未必有人敢於在京城破壞古物,且故宮數量極多,遷移並非易事。”

    魯善工用心聽著,這是主要目的,看能不能得到點流失寶貝的線索。這幾次尋寶成功讓他很興奮,有種停不下的感覺。

    “館長馬衡是極力主張南遷的骨幹之一,在各種聲音下,故宮抵住巨大壓力,基本上形成一個意見:先設一個分院,轉移到另一區域。”

    “將來萬一京城淪陷,博物院仍在,文物不致落空。隨後經過反複斟酌,1932年秋故宮開始進行文物的挑選和打包。”

    “那時候我剛進故宮,光選南遷品花幾個月,最終選定的珍品包括書畫近9000幅,瓷器2.7萬餘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餘件,還有《四庫全書》等各種文獻。文物打包工作也隨即開始進行,一共打出13427箱。”

    一串串數字令魯善工暗自咋舌,好家夥,光書畫九千張?能被專家看上的最少都是元明大家精品,不愧是紫禁城。

    “1933年2月5日深夜,13427箱文物的第一批由十餘輛武裝押運的卡車自故宮神武門運至火車站,於次日運往金陵。”

    “當時金陵沒有合適的地方存放,裝載文物的火車竟停在浦口火車站近一個月,被人笑稱“抬著棺材找墳地”。後幾經交涉,由水路運抵滬上,放在法租界的天主教堂暫時保存起來。”

    沒人能笑出來,簡單幾句話就讓人心驚,幾萬件國寶大遷移,萬一……

    耿寶昌嚴肅道:“馬衡在院長任上,幹了兩件大事:一是主持國寶遷徙避難,二是建國前夕反對國寶遷台,並回絕老鄉蔣某人的邀請,堅持留在大陸。一幹就是19年,可以說是全麵經曆故宮文物南遷和日後回歸京城的全過程,其中艱辛,不足以外人道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