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是春(1/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6680更新時間:2022-06-28 08:32:01

    主席在得知楊震的這一舉動後,也隻能搖頭苦笑。知識分子重要,這全軍都知道。但像楊震這種為了幾名知識分子,就槍斃掉一個經曆過長征的大隊政委的還是獨一份。不過,楊震這一舉動雖說看似莽撞,但正符合主席在某些方麵的需要。

    所以中央在事後,雖說在返回延安後,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評。說他沒有政治頭腦,但事後也就沒有追究楊震什麽。雖說這件事情事出有因,但也從側麵說明楊震對知識分子的重視,遠在其他幹部之上。

    這也是後來,一般的知識分子幹部聽到調到抗聯工作,無不歡欣雀躍的原因。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楊震對知識分子幹部的重視,知識分子幹部提拔的快,在其中占據了很的一部分因素。

    隻是楊震再怎麽重視知識分子,但在現實的情況之下,對於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卻是始終無法有效的解決。而且這種缺乏現象,不僅僅出現在航空兵身上。眼下正在大規模接收江北運過來坦克的裝甲兵那裏,也同樣出現了相當的問題。

    技術人員始終不夠,成了新調任裝甲兵司令陳翰章眼下最頭疼的事情。隨著江北裝備的陸續運抵,裝甲兵所屬各部隊開始陸續組建和整編。而與其相對應的是,所需的技術人員和維修人員數量越來越大。

    盡管在當初在組建第一批裝甲部隊的時候,在這方麵已經有了一些準備。各方麵人員培養,已經遠遠超過裝備數量所需的編製。但新裝備抵達之後,部分人員,尤其是技術維修人員卻仍然顯得數量嚴重不足。

    而無論是中央抽調來的幹部,還是部隊內自身選拔的幹部。實戰經驗的確豐富,也真肯下功夫去學習,隻是這文化水平卻是差的太多,很多事情都要一點一滴的去學習。文化底子太薄,無疑又延長了學習的時間。

    “人才,不,是合格的人員。”聽完於明的匯報,楊震不禁有些頭疼的撫了撫太陽穴。人才基礎過於薄弱,部隊的知識結構過低,已經成為抗聯今後發展的一個重要製約因素,更是成為大量新型技術裝備盡快投入實戰的一個嚴重的製約。

    現在整個軍區上上下下都在嗷嗷待哺,都在伸手向他這個司令員要人才。而這其中尤其以技術最為集中的航空兵缺口量最大。飛行員、地勤維修人員,都嚴重的匱乏。在現役人員都缺情況之下,後備人員根本就無從提起。這個局麵,對楊震的後續計劃能不能順利的實施,已經帶來嚴重的影響。

    還有三個多月,蘇德戰爭就將全麵爆發。再有大半年的時間,太平洋戰爭也即將爆發。按照自己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要全麵展開對日空襲作戰的規劃,以及下半年打通與關內聯係的目標。對於航空兵飛行人員的需求,將是極為巨大的。

    雖說眼下日軍本土防空實力與德國人相比,甚至可以用薄弱來形容。沒有雷達,高射炮的數量也不多,尤其缺乏高性能的大口徑高炮。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其大部分的陸海軍航空兵,也將南下作戰,短時間之內對空襲部隊造成的威脅不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