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以己度人?(1/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002更新時間:2022-06-28 08:36:10

    當抗聯因為公路運輸消耗過大難以維持,隻能削弱在西滿地區兵力。而關東軍在得到國內的補充力量恢複之後,到時候收複西滿難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嗎?拚實力和持續作戰能力,抗聯遠不如有日本本土,以及南滿工業支撐的關東軍。

    盡管被梅津美治郎認為是整個關東軍曆任參謀長之中,能力最為突出的一個,但是吉本貞一的眼光依舊沒有脫離開日軍傳統觀念的束縛。他的判斷盡管也相當的有道理,但拿著日本人的觀念,去考慮對手的行動,那就是有些過於偏執了。

    對於機械化能力還相當低,戰略物資的補充主要還是依賴鐵路的日軍來說,一般戰場不能遠離主要鐵路幹線二百五十公裏。一旦超過二百五十公裏,短時間尚可維持。但是如果陷入長期作戰的境地,那麽物資的補充將會陷入困境。

    這也是關東軍曆次作戰將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鐵路更加密集的東滿地區,而西滿戰場上隻留下一個二十三師團的主要原因。原因無非是整個西滿地區南部,北起南興安,南到赤峰,東至通遼廣大地區,連一米的鐵路線都沒有。

    而沒有了鐵路,也沒有關內戰場長江兩岸的水運之便,以日本人的戰術補給能力,是無力維持大量駐軍的。實際上打開七七事變之後的中國地圖,不難發現整個抗戰期間日本人在大部分時間之內的占領區,都是維持在津浦鐵路沿線以及長江兩岸和沿海地帶。

    為什麽他們在占領宜昌之後也沒有繼續向西,就是因為一旦脫離的長江航運和鐵路線,其補給能力下降不止一個檔次,根本就無力維持大規模的作戰能力。糧食他們可以搶,可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你去哪兒搶。

    別以為二戰中的日本人真的胃口不大,占領中國東南部最發達地區就了事了。別以為日本人真的會太顧及美英的利益,而不敢徹底的占領中國。他們之所以長時間將向西推進的最遠距離放在宜昌,無力繼續西進,是因為過了宜昌就是三峽。

    而眼下還被人稱之為鬼門關的三峽,尤其是到處都是激流險灘的西陵峽,限製了日本海軍的使用。兩岸巫山的崇山峻嶺,更加使得日軍根本就無法保持一條補給線,同時也限製了其本就不多的機械化和重炮部隊的運動。

    依靠海軍補給?中國軍隊都不用苦心部署,隻要沿著三峽部署幾個炮兵連,在將沿江的航標全部拆掉,就足以將他們的海軍那些艦艇封鎖在三峽裏麵了。三峽可不是他們萬噸級艦艇可以上溯的南京,更不是可以通行日軍輕巡洋艦一下艦艇的武漢。

    三峽與中國西部很多地區連簡易公路都沒有的崇山峻嶺,猶如一道屏障一樣,牢牢的擋住了日軍繼續西進的企圖。開玩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可不單單是為中國人準備的。中國在西撤入川的時候,即便有熟悉航道的人領航,可一個三峽損失了多少船和物資?

    不僅僅是在宜昌,陝西、湖南境內都是一樣的。西部連綿不絕的山脈,缺乏有利的交通線。使得補給對鐵路線和水運依賴性相當大,離開鐵路線短期作戰可以,長期作戰很難堅持的日軍,就算無論再想徹底的消滅中國,也隻能收住腳步。

    至於西北方向,還遠不如中南。黃河不是長江。長江上的日本軍艦可以上溯到宜昌,深入漢江、湘江、贛江等長江較大的支流,甚至是洞庭湖和鄱陽湖。長江的水量足以支撐日軍在宜昌以下江段,兩岸周邊幾百公裏內作戰。其小型艦艇冒點險,不時也可以深入三峽一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