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1/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064更新時間:2022-06-28 08:38:08

    這就造成了日軍雖說在東北戰場遭遇到抗聯四零式自動步槍,在太平洋戰場上遭遇到美軍的M一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一卡賓槍和湯姆遜衝鋒槍。他們的盟友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已經大量在使用G四三半自動步槍和G四四自動步槍。自己卻依舊隻能使用老式的栓動步槍,來麵對敵軍鋪天蓋地的步兵火力。

    即便到了四三年,在各個戰場上大量消耗了巨大兵力,已經無法像戰爭之初那樣保證新兵的訓練。兵員素質下降也相當快,甚至出現了老頭兵和少年兵的日軍。也沒有在其精兵政策已經無法保持下去的情況之下,給部隊大量配備自動武器,以火力密度來彌補訓練不足。

    前期不換是因為對於日軍大本營來說,隻要不能使用自己製式彈藥的輕武器,無論性能再優良,他們也不會裝備的。而依靠射速而不是射擊精度壓製敵軍,也是相當的可恥的。哪怕是下麵的部隊吃虧不小,他們也一樣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

    高層認為射速比不過,那完全可以和他們拚刺刀,比遠射精度嗎。四百米之內壓製不住,可以利用日軍普遍射擊技術精良的特點,從四百米之外以精確射擊壓製住他們嗎。實在不行,可以為一線作戰部隊增加一部分狙擊步槍的編製,帝國又不是沒有狙擊步槍。

    利用普通步槍就可以改進的狙擊步槍製造,可比生產自動步槍容易的多了,在成本上也合算的多。以日軍的單兵素質,大批量培養可以四百米外精確射擊的戰地狙擊手,還是很輕鬆的。

    至於日軍士兵之中,究竟有多少能夠達到四百米之外精確射擊,這種幾乎已經達到專業狙擊手水平。而且配備少量的狙擊手,在四百米外能不能壓製住敵軍鋪天蓋地的輕武器火力,那就不是日軍高層可以考慮的了。

    在部分日軍高層看來他們有自動步槍,帝國陸軍不是也裝備了大量的輕重機槍嗎?如果步槍都有機槍的射速,那麽還要機槍幹什麽?都裝備步槍得了。四百米的有效射程,在麵對機槍的時候,不是一樣沒有用?

    實在不行可以增加輕機槍的編製,以輕機槍對付他們所謂的自動步槍嗎。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無法壓製住這些自動火器,輕重機槍還是可以的。無論是比射程和殺傷力,這些自動步槍還能比的過輕重機槍?

    對半自動步槍都是這個態度,對於更加浪費子彈的全自動步槍,日本人更加不會仿製。除了射程比較近,以及射速快、有些浪費彈藥兩個日軍眼中的缺點之外,其餘的無論是精度還是一定的拚刺能力,都符合日軍標準的抗聯製式四零式步槍,日本人都頑固的拒絕了。

    更何況直屬偵察旅裝備的這種短的多,又無法拚刺刀的自動步槍?這支槍在日軍高層的眼中,除了射速快、精度還算可以之外,就沒有任何的有點。開玩笑,不能拚刺刀的步槍還叫做步槍嗎?隻有高射速又有什麽用?

    不能拚刺刀,等子彈在短時間打光了,難道讓帝國軍人舉手投降嗎?白刃戰,可是帝國軍人在戰場上決勝的一種重要手段。不能拚刺刀,就是卸掉了帝國陸軍作戰之中一種重要的戰術。敵後作戰,更要講究對彈藥的珍惜和節省。

    所以在改型不成功,再加上高層保守的觀念。幾經折騰之後,即便在日軍有學有樣的也組建了特種作戰部隊,卻依舊裝備的是三八和九九式步騎槍,九九式輕機槍、擲彈筒、九二式重機槍,甚至是九二式步兵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